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特别突出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出“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框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等各个方面将会得到改善。
经济发展带来生活富裕
就业乃“民生之本”。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建议》确立了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可以预见的是,“十一五”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及通过各种就业政策的积极推进,人们将会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将会有所增加。
从去年开始,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幅度扭转了“十五”头三年连续下滑的趋势。为了巩固这一良好势头,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建议》提出在“十一五”时期,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并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就为“十一五”时期推进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国居民最终消费需求不断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入水平偏低。为此,《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在居住、交通等方面“条件有较大改善”。这就预示着,“十一五”时期,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的基础上,人们的购买欲望会被进一步调动起来。
社会事业发展保民生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偏窄、覆盖率偏低,远远不能满足结构调整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这将有利于“十一五”时期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以减少转型所带来的摩擦和震荡,尽可能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发展教育既是科教兴国的重要支撑,也与亿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尽管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但仍有一些适龄儿童不能上学。同时,人民群众对教育乱收费以及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也议论颇多。为改变教育发展的现状,《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理由相信,“十一五”时期,在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全民的文化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提升。
医疗卫生状况的好坏也是关乎人们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状况不满,特别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建议》指出,“十一五”时期,要“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展望“十一五”,卫生保健体系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公众能够在可承受的价格水平下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居民的健康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目前,我国文化消费市场刚刚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在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等方面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指出,“十一五”时期,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这预示着文化消费的巨大能量将会在“十一五”时期得到进一步释放,人们的精神生活会进一步改善。(半月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常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