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三冷三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魏璇 发自北京 一项由全国总工会保障部与清华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共同开展的企业年金基础调查显示,企业年金在实际操作层面呈现出“三冷三热”局面。主要体现在执行系统即劳动管理部门“上热、下冷”;运作系统“机构热、企业冷”;政策层面“市场热、源头冷”。
10月22日,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刘海华在“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建设与市场发展高层论坛上”介绍了此次基础调研的初步总结。 上述“三冷三热”具体来看:有些省厅局对企业年金的实行非常冷淡,甚至有一些主管部门都解释不清楚企业年金是怎么回事;运营机构很热情,但是企业反应冷淡;对年金市场运作讨论比较热,但是源头的政策冷。 “通过调查,我们觉得企业年金制度要想推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海华分析认为,造成冷热不均的原因除了解释宣传不到位外,还体现在其他几个方面。 首先是现行的企业年金制度本身还不完善。比如说企业要建立年金理事会,但年金理事会的权利和义务到底是什么,能不能承担受托人的法律责任,诸如此类问题企业也弄不清楚,相应的法律法规又没有,所以也造成企业主动性不够。 其次是现行办法设计的市场运作,包括机构之间怎么配合、如何制约来运作年金没有明确。通过调研发现,有的企业认为托给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很方便。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分歧。地方政府对年金的政策规定不是很明晰,也会让企业无所适从。 此外,当前资本市场的一些负面因素使不少企业心存顾虑,有职工代表大会在调研中提出出现风险谁来承担责任。另外,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制度还没有完全定型,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对企业年金制度建立都有影响。 刘海华透露,在调研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原有的地区型、行业型补充保险体系向新制度转换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法律障碍和利益纠纷,更缺乏切实可行的转换方案。她呼吁有关部门对于企业年金的建立应该给予适当的刚性政策,比如经济效益达到什么水平,应该就建立企业年金问题进行基本协商;再如对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应该有适当的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