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专访南京市市长蒋宏坤:1150亿十运投资的意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 02:5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丘眉 李秀中 发自南京

  10月23日闭幕的十运会,是我国第一次采取申办形式确定承办单位的全国运动会,江苏南京是主赛场承办城市。在十运会期间,《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南京市市长蒋宏坤。

  《第一财经日报》:十运会的承办,对于南京意味什么?

  蒋宏坤:十运会的承办,不仅是建一批体育场馆、更是南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得机遇,是提升城市功能、展示城市形象的机遇。

  迎“十运”四年,南京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城市建设投入前所未有,共计投入1150亿元。以“十运”为契机,南京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完成单项投资超20亿元的重大项目就有11个,先后建成了长江二桥、三桥、地铁一号线、绕城高速外环、城市快速内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过江隧道也已全面开工建设。

  《第一财经日报》:长三角区域最近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被确立为重点规划发展的区域,那么南京在下一个阶段如何来发挥支点的作用?

  蒋宏坤:要发挥南京的支点的作用,就要大力提高经济实力,增强辐射能力。

  《第一财经日报》:在长三角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上海、江苏、浙江都先后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南京与区域内其他城市有什么区别?

  蒋宏坤:南京是全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之一。同时,南京的经济腹地广阔,地理优越,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方面有着相对优势。南京要进一步发挥放大这些优势,形成自身的产业特色,打造出发展的新优势。

  《第一财经日报》:在江苏省内,苏锡常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引人注目,形成了较成功的“苏南模式”。相比而言,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稍显逊色。你如何看待南京与苏南城市的竞争?

  蒋宏坤:南京和苏南经济发展模式不一样,经济结构也很不一样。南京的经济总量很大,而且科研院所很集中,可以大力发展高新自主产业。

  《第一财经日报》:你提到在下一个阶段要做好“六个突出”,其中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请你谈谈目前南京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的方向?

  蒋宏坤:如何在优化结构中实现率先发展,是南京“六个突出”中的首要问题。

  首先,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从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中心城市结构,过渡到多中心敞开式的发展结构,是一个普遍的发展趋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实施“一个疏散、三个集中”发展战略,建设“一城三区”,改变传统的摊大饼发展模式,通过新城组团式的发展,把工厂从城区向外迁移,把人口从老城向外疏散,腾出更多的空间彰显老城的魅力,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其次,优化生产力布局。全面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打响南京百里沿江岸线资源品牌,加快建设沿江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

  再次,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南京实际,编制了《南京工业产业布局规划》,实现“一个严格控制、三个优先”,就是严格控制低水平有污染项目,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

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效益的统一中,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绿色园区、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强化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倡导节约利用资源的理念,加快建立节约型的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努力在全国全省率先建设节约型城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