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书记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全市解放思想,我们现在每年都要开解放思想大会。”南京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祁豫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李秀中 发自南京
昨日,十运会闭会大幕在南京拉上。不过,吉祥物“金麟”小天使还遍布在南京的各
个角落,而它对南京的方方面面带来的效应早就显示:像神兽麒麟带来祥瑞一样,迎十运的四年,南京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对于南京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南京市各级官员以及各种文件上都会提到2001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这个会议上,形成了南京市政府崭新的施政思路。
每年都开“思想解放大会”
作为六朝古都之南京,这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的积淀;同时,作为南北东西交通的枢纽、高等院校的聚集地,南京拥有极好的交通优势和人才储备。
但近年来,南京的发展速度放缓,与长三角的龙头——上海,长三角的南翼——杭州,甚至省内的苏锡常地区相比较,都缺少亮色。
长期以来,南京在江苏省内地位尴尬,而苏锡常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引人注目,形成了较成功的“苏南模式”。“我们自己跟自己比,觉得发展速度还不错,但是跟其他地区比,就明显感觉到差距。”南京市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蒋维胜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1~9月份,南京市工业总产值增加30%,这在以前是不可以想象的。以前的数字就是百分之十几,最差的时候还是个位数。”蒋维胜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一份最新的统计数据。“然而今年的这个数据,跟其他地方比还是慢很多。”
南京市外经贸局的数据显示,2001年南京市当年实现合同外资10.7亿美元,竟比上年下降48.6%。可想而知,在2001年以前的南京面临的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1年,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的李源潮在南京市市委书记的位置上走马上任。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是找出南京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厚俊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省会城市什么时候迁出南京,南京经济就发展了。”南京作为省会,是江苏的政治文化中心,使得政策选择上偏于保守,影响了南京的经济发展。
因此,“李源潮书记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全市解放思想,我们现在每年都要开解放思想大会。”南京市发改委规划处长祁豫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经过对南京深入调查研究以及对其他先进城市考察,浙江的民营经济以及苏南的外资和郊区县经济,给李源潮留下深刻印象。
2001年,在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上,李源潮列出了南京发展的“病症”,“目前全市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郊县经济比较弱,开放型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规模偏小。”他认为,与先进城市相比,南京存在主要的差距是这三条“短腿”。
为此,南京市提出了“三个倍增一个扩张”的目标战略。第一,开放型经济三年内要倍增;第二,郊县经济四年内要倍增;第三,实现旅游经济倍增。然后就是一个扩张——商贸扩张,南京的新街口商贸圈,是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南京路的第二大商贸圈。
在这个目标下,南京市相关部门开始制定推进开放型经济、郊县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
短腿快跑
南京市外经贸局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南京市近三年的实际外资规模达60亿美元,已超过了过去18年的总和。
南京市外经贸局的官员谷劲松告诉记者,这是2001年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后,市里制定了“全面开放,全城开放,全方位开放,向国际资本要生产力”的战略要求,加大了利用外资工作力度。
刘志彪认为,历史地看,南京是以国有经济进行工业化的典型,其工业具有明显的双重二元结构的特征。一方面,较为发达的国有经济与高度不发达的非国有经济并存;另一方面,比重较大且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重化工业与郊区县自然经济特性较为明显的小农业、小工业并存。这种典型的双重二元结构,需要通过注入国际化动力从外部实现新的突破,并使之融入主流的成长模式。
实际上,开放型经济、郊县经济和民营经济对南京是合为一体的。加大开放型经济,使得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条,使得民营配套企业可以进入,同时在民营经济发展必然带动郊县经济的发展。
因此,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摆在了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
此后,南京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利用外资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的决定》,提出“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的战略口号,利用外资成为了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教授在总结苏州无锡等地外资经济、民营经济活跃经验后,认为苏州引进外来资本,使产业结构优化,这种变化在于:一是促进国有企业体制外增长;二是间接影响传统体制变革;三是使本地企业与外来资本结合。而这个经验对于南京来说也尤为重要。
刘志彪认为,南京工业的国有经济比重较高,造成财政税收主要依赖国有企业,与之相对应的是,资源的投向必然也主要是国有经济。占据着很大经济空间的国有企业,会压抑非国有经济的成长空间,窒息了其他经济成分的萌芽与成长的环境,由此产生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国有经济的长期运行,锁定了在此制度下生存的市民与政府的关系,形成了市民对政府的严重依赖,因而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条件,并由此导致国有企业经营越来越不景气。
四年来,南京在革除“痼疾”上下了工夫。今年8月22日,江苏省委常委第10次来到南京集体调研,“三个倍增,一个扩张”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目前,“开放型经济倍增”计划已提前超额完成。2003年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是2001年的4倍和2.45倍。去年南京7个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亿元,是2001年的1.8倍,预计今年可达740亿元,将圆满完成“郊县经济倍增”计划。去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20亿元,预计今年可达380亿元,是2001年的2.1倍,“旅游倍增”计划也将圆满实现。3年来,商贸流通业规模、业态和区域全面实现快速扩张,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亿元,比2001年增长53.5%,规模居全省第一。
四年过去,“新政”交出圆满答卷。
特别声明:此稿件为第一财经日报授权新浪财经独家网络发布,如需转载请致电新浪财经,新浪财经保留此稿件的网络版权及法律追诉权,未经许可擅自转载者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