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执政党的初衷与远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16:19 中国财经报 | |||||||||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已公诸于世。“建议”开宗明义指出,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中共作为执政党,在这个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的这份关乎今后五年国势走向的“建议”,其重要性勿庸置疑,它本身就是关键时期的关键“建议”。 这份“建议”有着与以往类似文件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色。其特色之一是它具有强烈的
“建议”的第二个特色就是说新话。这里所谓的说新话并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卖弄词藻,而是针对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涌现的新现象新矛盾,提出的新举措新设想新决断新思路。笔者在此举例说明。“建议”提到,“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就是在说,在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中,投资拉动与内需消费的拉动关系有轻重之分。这里固然有具体原因,但中央已经敏感地意识到,只有把经济增长更多更牢地建立在消费基础上,才会有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由此我们就会明白,前段时间国内各媒体在宣传节约型社会方面,有着认识与理解上的误区,有把节约与增强消费、扩大内需对立起来的倾向。因此,“建议”在这方面又十分明确地划清了节约与内需的界限。“建议”说,我们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国策,并且我们所要加快建设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的节约而不是限制消费。而正是因为这样,中共中央才会郑重宣布,我们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始终作为中心任务”。所以,有同志说,党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数字(实际上是两个最重要的任务):一个数字是在今后5年中,人均GDP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另一个数字是要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降低20%。这就把提高消费、扩大内需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完善地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建议”的第三个特色是直指时弊,并且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思路与方案。比如:一个时期以来中国老百姓对某些垄断行业的经营运作、服务方式和效率作风十分不满,议论纷纷。“建议”则明确指出,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这就不仅是承认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垄断行业存在造成的弊端,而且鲜明地“点”出了解决的思路,那就是坚决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允许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在产权方面的进入与介入。从而突破一家独大,利用垄断地位损害国家,侵害公众利益的恶劣局面,使公共资源真正走上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健康轨道! “建议”的第四个特点,是它以不断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对我国今后五年经济政策的正确制定打开了一片极其广阔的思维空间。一切革故鼎新的措施、一切利国利民的政策都会应运而生,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挥巨大的作用。“建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这就为人们期盼已久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创新打开了思路,迎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又比如“建议”指出,要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又为改变中国公众收入差别过大、不利于社会长期稳定的现状打下了调整分配政策的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盲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建议”鲜明地指出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且把建立这种综合评价的“权利”交给了实践、交给了群众。“建议”认为,在建立这种综合评价体系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这里,一切来自书斋的主观评价,一切出自少数人或少数利益集团的自我欣赏,一切脱离实际、食洋不化的生搬硬套,都没有了市场,惟一的标准是中国的实际,是亿万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伟大的首创精神。 在我们认真阅读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同时,我们的头脑中再次闪现出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的一句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可以相信,这就是“建议”的真正宗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初衷与远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