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刺激民间资金出笼实现十一五GDP目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09:37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张卓元: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刘军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 徐香梅:本报特约记者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富裕的标志。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一个重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为了顺利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专家认为,在发展模式上,将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资源集约型发展道路转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当前最重要的是——刺激民间资金“出笼”。 新变化: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 徐香梅:国际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关键阶段,那么,现在和今后,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和将要面临什么样的新变化?出现了哪些关乎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关键因素呢? 张卓元:人均1000美元是一个战略新起点,意味着一个国家已经“脱贫”,并进入小康社会。中国的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居民收入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消费结构变化是指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这期间的恩格尔系数会降低:过去主要是为了吃穿,现在社会上更多的是对健康、教育、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支出。社会需求的新变化,又将导致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服务业开始进入较快的发展期。 刘军红:对一国而言,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这时候也往往会面临能源紧缺、环境恶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水、电、土地等资源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 新模式:向资源集约型转变 徐香梅:面对新情况,下一步在发展模式方面,应该做什么样的调整? 张卓元:首先,看到人均GDP翻一番的指标时,还要看到紧随其后的另一个指标——单位GDP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方向是,要从原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模式转变。一句话,原先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再也不能维持下去。 新路径:刺激民间资金“出笼” 徐香梅:“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您是如何理解这段话? 刘军红: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的作用已发挥到最大化。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外贸顺差总额要超过1000亿美元,对一国来说,这时候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再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否则,就会与美国、日本、欧洲发生剧烈摩擦,经济增长环境就会恶化。因此,扩大内需是一个必然选择。 扩大内需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部分(以个人为主),另一个是民间投资。 从投资角度看,必须让民间资金成为拉动GDP增长的新生力量。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依然过度依赖公共投资和外资,民间资本远没有进入市场。财政投入犹如水泵启动时的“引水”,目的是刺激社会投资,需要及时撤出。如果规模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使增长效果衰竭,而且对民间资本进入市场也会形成一种“排挤”效应。 从消费角度看,也需要让民间资金“出笼”,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过去,国内居民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表现乏力。政府现在应该考虑的是,今后如何让这些民间资金能够放心地出来消费。这需要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让居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新经验:坚定不移地搞“自主创新” 徐香梅:国外许多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门槛后,有的步入高速发展期,如韩国和日本,也有的出现“经济崩溃”,如拉美一些国家。您认为,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从中借鉴什么? 张卓元:各个国家在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是不一样。因此,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寻。 韩国和日本有一个经验倒是值得借鉴。这两个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迅速地从大量引入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中超脱出来,从简单地照搬照抄转向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这使得两国的经济有了内在的支撑力量,在某些领域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如韩国核电业的飞速发展就是一个例子。所以,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的路子,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立足之本。 刘军红:拉美一些国家的教训,对我们也是一个启示。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经济腾飞,但其后,由于国内资本积累能力较低,过度依赖外资,外债负担沉重,引发了四次金融危机。我们现在应该避免的是过度依赖海外市场、过度依赖外资,回到前面那个话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内需、必须依靠内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