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走冷 资本监管应否放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 07:13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徐以升 发自北京 在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的右下角,有一不太为人关注的栏目——国际交流。在今年6月份,国有银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谈判进行之时,这一栏目发表了一篇文章《外国资本在韩国所扮演的角色》,阐述了韩国积极认可外资在其金融市场作用的观点。
国庆节后的10月9日,这一栏目又发表了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专家所作研究的摘要——《银行资本监管政策调整对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下称《研究摘要》)。 《研究摘要》表示,传统观点认为,在经济下滑时期监管当局应当放松对银行的资本要求。经济下滑时期贷款企业违约率会上升,不良贷款核销会使银行资本出现下降。这将迫使银行要么想办法补充资本,要么通过减少贷款发放满足监管当局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经济下滑时期直接补充资本比较困难,所以银行通常只能减少贷款发放,由此将导致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为了避免经济加速下滑,监管当局此时应降低资本要求。 而实际上,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走向扑朔迷离,通缩预言不时见诸报端之时,银行体系要不要因此放松信贷政策,降低对资本充足率的管理,也成为一个问题摆在监管者面前。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在日前公布的一份名为《2005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06展望报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为了防止通货紧缩出现和经济增长过度下滑,货币政策要尽早由目前偏紧向适度宽松调整”的政策建议,报告尤其提到,金融政策特别是信贷政策要适当放松。 《研究摘要》认为,传统观点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银行的贷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主体的储蓄倾向,监管当局资本监管政策对微观主体的消费和储蓄倾向以及经济周期的影响值得认真深入研究。 《研究摘要》表示,基于对跨时福利最大化的强调,得出“放松资本要求以应对贷款需求的减少尽管可能会加剧产出的减少,但却能够提高福利”的与传统观点(即经济下滑期应当放松资本要求)不同的结论。 实际上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之下,“放松信贷政策”的呼声也在考问着银监会目前对银行业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 在昨天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直言:“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所带来的结构调整成本,和资本充足率对银行资产扩张的约束,使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难以为继。” 在回答记者就宏观经济走冷下信贷政策方向的提问时,吴晓灵明确表达了“银行在控制贷款,贷款不可能再增加”的观点。她表示,2006年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将全面放开,因此不能放松对中资银行的资本要求。实际上也正是银行体系偏紧的信贷形势造就了目前“宽货币、紧资金”的市场形势,由于资本充足率的掣肘,宽松的货币传导不到实体经济。 在间接融资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吴晓灵在演讲中开出的药方是:发展直接融资,拓宽金融发展的宽度与深度。在她看来,拓宽金融发展渠道的关键,即是更新监管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