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十一五”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可持续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15:17 国家环保总局网站 | |||||||||
本报讯中国正在努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可持续性。“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将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重要转变。专家在解读十六届五中全会有关精神时如是说。 转型重在可持续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与管理系主任邹骥告诉记者,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能否继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关键要看是否具有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将其作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之一,十分及时。就今后5年而言,一是要继续完善资源环境立法,特别是要加强执法。要建立有效的执法机制,对破坏资源环境者动真格。二是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适当调整环境资源税费水平,尽快在资源环境税费改革方面有所突破。三是要在环保投融资方面取得进展。要加强机制建设,建立畅通的环保资金渠道。要结合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比照教育、科技等领域,建立专门的财政科目,解决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的问题。四是要加大环境教育,让政府领导、企业家、公众正确认识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切实改变决策模式、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环境可优化增长 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认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最核心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中国经济将逐步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重要转变。 夏光说,过去,人们认为环境保护的作用主要是改善环境质量、为子孙后代留出发展空间。现在看来,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要实现这一功能,一是要提高环境准入水平。通过提高环境标准等措施,促进落后技术、产品和产业的淘汰。二是要严格环境管制。通过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执法,限制落后生产能力。三是要创设环境保护激励制度。通过开展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环境友好企业等创建活动,通过建立相应的财政与税收政策,积极推进绿色GDP和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鼓励先进的生产力优先发展。四是通过发展环保产业,直接创造利润,促进经济增长。 协调发展要加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雷明则强调,在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环保政策的同时,还应当根据各产业、地区、省的不同特点来制定环境保护的特殊政策,积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地区协调发展。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国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正视自由贸易对环境的“双刃剑”作用,通过加强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防止发达国家将环境污染转移至我国。 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副主任熊跃辉认为,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要针对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农村环境政策体系、城镇化、农业发展模式、农村人口、农民环境意识等方面寻求农村环境保护的综合对策。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