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典当业一瞥
“这几年来,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太景气,基本都是处于保本经营和微利状态。”2005年9月26日,温州市经贸委贸易市场处官员陈键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这样评价温州市典当行业的经营现状。
来自温州市经贸委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全市典当金额为3.4亿元,2004年为2.8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为1.2亿元,单从典当金额上看,业务量是在逐渐萎缩,至少是没有大的发展。从从业人员的数量上看,2003年是189人,2004年是180人,截至今年二季度是181人,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而从记者随后在温州鹿城典当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也与陈键的评价大致吻合。据公司董事长孙胜华介绍,公司成立于1987年,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员工10人,而且大部分是老员工,服务对象以个人、家庭为主,规模和业务发展比较平稳。“因为温州民间资本很厚,私人借贷方式灵活,典当业的需求量一直不大,再加上典当期限以中短期为主,500万元本金足够用了。”孙胜华说。
但孙胜华无意中提到的另一个数字,立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孙胜华说,上海典当业基本上是三四分利,温州是一二分利,三分根本没人要,在一些县里只有9厘,已经接近了银行的贷款利率。孙胜华将其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温州典当业操作规范,经营环境良好;二是温州人对民间资本的选择和运用,已经越来越理智和聪明,是大环境所致。
那么,孙胜华提到的这个数字,对整个温州民间资本来说,是否也具有代表意义呢?
民间借贷利率为何逐月下降
民间借贷作为自发的资金市场,可以及时灵活地反映在宏观调控下,社会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动趋势。
今年6月底,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对全市30个民间借贷利率监测网点,进行了本年度第六次400户民间借贷利率监测调查,汇总后得出的结论是,民间借贷利率整体呈现逐月下降趋势。
监测显示,6月份加权平均月利率为9.62‰,比年初下降了2.5个千分点,今年以来首次低于10‰,基本回归到2004年5月份大幅上涨前的水平。
对此,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纵向来看,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在2004年6月至2005年3月之间,保持了超过11‰的水平,说明当时的资金状况紧张。目前利率逐月下降,则说明温州当前资金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其有效需求正在减少。
实际上,如果我们将民间借贷利率的下降,与温州整体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结合起来看,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去年二季度银行资金骤然抽紧导致的短期性资金缺口,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随着企业投资战略的调整和时间的推移,正在逐步化解。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等相关领域风险增加、投资规模萎缩,使得其民间借贷需求大为减少。同时,随着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增强,已与民间借贷形成竞争,使得相对的民间借贷量在减少。温州中支的统计数字显示,到6月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68.62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4.31%,远远高于去年全年28%的占比。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一年多的宏观调控使效益差、利润率低的行业、企业充分暴露出来,这些企业即使有资金需求,但放款人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都相对比较谨慎。据记者了解,在温州一些县域近来还出现了在外投资资金回流的倾向。这些变化使得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资金供给增加,而有效需求又相对下降,因此,其民间借贷利率就非常合乎逻辑地表现为“逐月下降”。
透过民间借贷利率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温州民间资本具有对经济金融形势异常灵敏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形成于长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经济活动实践。作为温州经济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在赋予了温州民间资本巨大生命力的同时,也对温州经济金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凡事皆有两面性
温州是全国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之一,温州人具有很强的创业投资意识,但大部分的创业计划往往缺乏严密的可行性论证,银行和创业个人之间又存在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银行一般都不愿意贷款给创业初期的企业和个人,而且国内尚没有运作较为成熟的创业风险基金,因此,温州的民间借贷最初是自发性地承担了支持创业投资的职能。可以说,正是有了民间资本的支持,很多企业才一步步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并且随着企业风险的减小,银行资金开始介入并逐渐将其扶大扶强。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认为,这也是温州银行业资产质量一直在国内遥遥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该人士还表示,动态地看,民间借贷有利于提高居民金融意识、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可以为金融市场发展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温州民间资本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当然不仅仅如此。考察其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民间资本的活跃程度,基本上是随着银根的松紧自动调节的。上世纪80年代温州民间借贷曾一度非常活跃,这也正是个私企业初创时期;90年代后半期以来,银行贷款营销力度加大、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民间借贷趋于稳定,在全社会资金供给总量中的占比下降;2004年以来,随着宏观调控形势的发展,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民间借贷重新回暖,但借贷方式及操作过程日趋规范。实际上,正是由于民间借贷的蓄水池功能,才使得部分企业的资金链条,不至于在银根紧缩中断裂,帮助不少中小企业度过融资难关,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也有助于减少银行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确保了银行的资产质量。数据显示,去年银根紧缩后,温州银行业和农信社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仍然在进一步提高,其中,民间资本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民间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集中节余资金进行社会化配置,从而延续了消费和再生产链条的职能。从这个意义来说,民间资本的存在,弥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的不足,为中小企业、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的融资另辟蹊径,在全社会资金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凡事皆有两面性。由于民间借贷大多出于自发和隐蔽状态,既容易破坏社会信用环境、引发金融风险,又不利于资金规模和投向的控制,以及产业政策的实施,比如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业的不正常现象,以及某些过热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宏观调控下得以喘息,均与民间资本的存在有关。也正因为此,民间资本曾被我们视为洪水猛兽。那时候,我们夸大了民间资本的负面作用,那么,当今天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到民间资本作用的时候,我们又应该采取怎样一种态度来面对它呢?
首先给出这个问题答案的仍然是温州。
堵、疏之间的智慧
8月2日,在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参谋推动下,温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管理意见》)。市级政府对民间融资出台《管理意见》,这在温州是首次,在全国来说也是首次。
《管理意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对于民间融资的管理,提出要按照“谁主管、谁整顿;谁批设,谁负责;谁用钱,谁还债;谁担保,谁承担”的原则,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并明确民间资本管理要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其次,提出疏堵结合,规范民间融资行为。规定“对民间个人借贷利率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4倍以上的高利贷行为,其超过的高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强调要严厉打击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各种非法融资活动,并进一步明确了民间个人借贷行为、典当行、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各类投资公司、票据业务的管理职责和明令禁止行为;第三,要求“合理引导,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政府要求宣传部门加强舆论引导,形成对非法金融活动的高压严打的社会氛围。并提出了要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管理意见》还对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作出了若干规定。
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管理意见》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明确指出了对民间资本的管理,不仅仅是人民银行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关注,同时,《管理意见》将从前对民间资本以“堵”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为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管理思路,该人士认为,对民间资本管理思路的转变,对提高温州民间资本的良性综合效应、促进温州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谈到《管理意见》的出台过程,该人士颇有感触:今年年初中支即向市政府提交了《管理意见》初稿,因为牵扯部门很多,经过了多次修改,历时半年多才终于得以颁布实施。“如果没有人推动,这项工作很难搞得下来。”该人士说。
温州民间资本到底有多少?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测算,2004年底全市的民间借贷资金规模为400亿元,全市民间资本规模则超过3000亿元。这无疑是两个庞大的数字,而这两个庞大的数字所蕴含的是财富,还是风险,则时时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
记得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说过,“把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通过法律的方式、登记的方式、自律管理的方式规范起来,这可以给想要合法经营的人一个正当的出口,并能够使恶意的欺诈行为和恶意的高利贷行为孤立起来。”记者以为,温州民间资本《管理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是对吴晓灵副行长这番话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