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领跑中国区域经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6:23 新华网 | |||||||||
新华网重庆10月11日电(记者黄豁、朱彬)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区域的发展往往依托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点”,再通过这些增长“点”向周围辐射扩散,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崛起。在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上游经济圈等“经济版块”中,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的“龙头”、“辐射”作用日益增强,领跑中国区域经济。 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日渐清晰
专家指出,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有20个城市遥相呼应,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中国的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在这条线上星罗棋布。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庞大城市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区、工业区、港口区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京津两城市居于华北、东北、华东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京津又是铁路、公路、航空和海洋运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集结点。同时,京津是我国除上海外,利用外资发展国际化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具有竞争能力的城市组成空间相邻,功能互补产业链完善的区域,并非谁要吃掉谁。从单个实力来看,北京和天津都不能成为准确意义的世界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应该联合起来合力打造世界大都市。 据专家透露,加强京津合作,改善两市之间的交通,已成为两市的共识。北京、天津已在酝酿策划京津塘城际铁路专线,增建2条京津高速公路,接通京津塘轻轨交通等建设方案。随着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必然加强,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地区之一。 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体系的核心 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新阶段的双重背景下,长三角在中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4年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重突破20%。2003年长三角GDP总值突破2万亿元,达2.2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9.5%。长三角区域内各类资本正在按经济要素收益率的导引作用而流动,劳力和高端人才也在走向市场化配置。 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不仅进一步确立了上海的核心地位,而且使区域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小城镇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曾毓淮认为,自2003年以来,上海和长三角各主要城市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共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杭州市发表了“接轨上海、错位发展”的战略取向;湖州市提出了加快“接轨上海”的具体措施;舟山市制定了“战略北进、接轨上海”的行动计划;常州提出了要成为上海工业的后方基地的设想;南通、南京、台州等城市开始主动融入上海经济圈。 专家认为,目前,长三角已经成为一个大都市圈,在这个都市圈里,还形成了一个个亚都市圈,大大小小的亚都市圈环环相扣,正不断膨胀,互相融合,促进了长三角的整体城市化进程。 重庆领跑长江上游经济区 经济学家研究指出,重庆主城区目前已成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重庆都市区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水、陆、空三位一体交通条件的枢纽城市,不仅辐射带动重庆8.2万平方公里地域的发展,影响范围更远达川、黔、滇、藏、陕、鄂、湘等省份。重庆都市区的教育、科研、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公共资源在西南地区和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 西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明举教授说,随着重庆交通条件全面改善,克服了因交通瓶颈给经济建设带来的制约,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区域经济正在融合为一个整体,无论是渝西还是涪陵、万州、黔江地区,其经济增长率都高于毗邻省区同类型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被激发释放,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中国国家发改委近日将渝蓉经济区纳入了国家“十一五”前期规划,渝蓉经济区首次进入了中央政府的视野,成都、重庆两市的融合纳入了政府的规划。专家普遍认为,这为成渝两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必将促进成渝地区产业与人口的空间集聚和产业链、产业群体的形成,带动和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增强城市间的空间聚合度,优化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使成渝地区成为能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相媲美的中国第四大城市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