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卖药的观望做药的抱怨 降价首日药价纹丝不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4:58 南方日报

    记者 沈贇昀

  新一轮药品降价,带着各方的争吵和广大群众的期许,昨日正式执行。但据记者观察,广东的药房基本上未作反应。

  为何降价令已下药价纹丝不动?记者深入采访了药品生产商和流通商——“做药的”
和“卖药的”,寻求原因。

  不少药店提到降价操作上有困难

  对于为什么不降价,什么时候开始降,不少药店跟记者说起了他们的一套道理。

  有的药店处于观望状态。某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停的降价让药店损失不少,每一次都有不少药品的利润下降,而这些损失最后都由药店承担。根据前几次降价的经验,他们会观察医药公司或者药厂是否下调这些药品的批发价格,如果还有利润空间,会继续卖这些药,如果没有或者很少,会考虑将其撤架。

  有些药店对降价就比较“暧昧”。在广州市东风东路的采芝林药店,店员称他们店里没有“降价”的说法,只是今天药店新进了一批药,有某些药打了“优惠价”。头孢氢苄胶囊原价是7.20元,现在优惠价为6.50元。

  而在福今路的中国医药集团国大药房,店员则称没有接到总公司的降价通知。事实上,不少药店提到了降价操作上的困难。

  广东金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浩涛就表示,2002年前国家发改委每次发动药品降价,相关部门都会给药品流通企业下发书面通知,但目前省物价部门每次降

药价只通知广东医药集团和广州医药集团等四五家大的药品批发企业,其他零售药店只能定期到网上查询信息。因此一有药价调整,大规模的连锁零售药房一般都要约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调整,而有些单体药店更要一个月左右。即使像金康连锁药房这样,专门配备价格员每周定期到物价部门的网站查询一次价格,也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调整。

  药品一换规格就可逃过降价

  药店盯着药品生产商行事,那处于上游的生产商又怎样呢?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我国药品累计降价金额已达300亿元左右。但是历次的降价却似乎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甚至被称为“空降”。记者采访时发现,之前历次药品降价中,出现了不少“怪现状”。上游生产企业对记者表示,对此次药品降价的“落地”“信心不足”。

  一生产企业的老总披露,对于国家的降价令,企业之前盛行“变脸对策”,譬如有些降价药品或者招标药品通过改变外包装或者更改规格,变相地涨价,原来用的是塑料小袋包装的药品,改成铝箔片,规格一变就逃出了降价之列,变相地涨价了。

  去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药品差比价的有关规定,这种操作手法被套上了“紧箍咒”。但这位老总表示,如果生产企业利润过少,肯定还会出现其他“变通办法”,“老酒装新瓶”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

  另一些企业则向记者抱怨起了他们受到的“不公待遇”。一个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对于降价一脸气愤:“施贵宝(一家中美合资药品公司)的百服宁几年前与国内企业同时被令降价,由于定价太低,他们宁可让这种药品退市。随后他们申请复议成功,价格恢复,两三年价格就再没有降过,国内药企就没有他们那么幸运了。”

  事实上,2004年那次大规模的抗生素降价使得上游生产企业至今仍抱怨连连。根据24家医药行业协会集体提交国务院的文件,山东新华制药2004年亏损5561万元;华北制药2004年利润下降了77%,2005年一季度亏损;鲁抗医药2004年亏损9235万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降价的同时

医疗体制改革停滞不前,药企就会成为唯一的牺牲者,而药价将依然是空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8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