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宁10月7日电 记者郅振璞报道:今年8月,国家和青海省正式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先期投入的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城镇规划等工程,使核心区的数万藏族牧民开始得到实惠。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南高原,催生出20多个草原城镇,带动了三江源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金秋时节,记者从玉树藏族自治州驻地结古镇出发,沿着通天河,一路见到昔日的歇
武、珍秦、清水河等乡镇,已经变成车水马龙的草原商镇。
据清水河镇党委书记江文宝和镇长江永彭措介绍,全镇7个村,5940人,是个纯藏族镇。这里作为全州退牧还草4个乡镇之一,从2002年以来,已经投入3200万元,退牧还草面积258万亩,占全镇草场46%,减畜6.6万头(只)。从2003年起,红旗、中卡、普桑、文措、扎玛等7村先后移民387户、1500多人。牧民离开草场后,有169户在清水河镇两侧和周围盖起两层楼房,200多户盖了新式平房。街面上连成一体的二层楼,是39岁的索才联合10多户共同建设的58间楼房,下层已经租给别人办各种商店,上层家家住着宾馆似的房间。
据介绍,总投资6.31亿元的三江源移民工程,目前已经移民10140户、55773人,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内类似清水河镇的草原城镇,在不断出现、不断完善。按照小康型生活标准测算人口环境容量,三江源现有22.3万人,需移出89358人。3年来青海省按照国家标准,为一批批生态移民新建住房面积46万平方米,修建牲畜暖棚总面积122万平方米,已有22个繁荣的草原城镇初具规模。新闻来源:《人民日报》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