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二次肢解风波始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 15:12 《小康》杂志 | |||||||||
本刊实习记者 姜业奎 像往常一样,齐东飞习惯地打开电脑开始他一天的工作。生活在上海的他,喜欢通过这种方式和身在家乡桐城市的朋友保持联系。然而这天,他看到了一个令他不安的消息:桐城市的行政上级安庆市决定进行区划调整,桐城的罗岭镇在此次调整中被划进安庆的宜秀区。
“我一下就懵了,怎么桐城又被割了。”齐东飞回忆当时的感受说。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在解放后不久,老桐城县被分割为桐城、枞阳两县。桐城的那次分家,至今仍是很多桐城人心中的痛。而旧痛尚未抹去,新的痛楚似乎又将降临。 都是市管县惹的祸?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 1996年撤县设市,历时1200余年。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特别是以戴名世、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也因此而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 “正因为桐城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才更加不能接受这种区域调整。在我看来,这是对桐城文化野蛮的人为割裂。”齐东飞对记者说,“而且,我个人对安庆市将罗岭划走的真实动机表示怀疑。” 据安庆相关新闻介绍,这次区域调整的起因是安庆实施“双百工程”,即“市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100万。”而这一工程在齐东飞等人看来,只是个面子工程,毫无实际意义。 “一个城市的壮大不是简单的数字的堆积,作为一个典型的内地中等城市,安庆市要想真的把经济搞好,还是花更多的心思在如何阻止人才的流失及改善城市投资的软硬环境上,如今的安庆市区经济无多大起色,难道是由于城区的建筑面积及人口规模小的缘故?”齐东飞措辞激烈地表示。 在齐东飞看来,安庆真正看重的其实还是罗岭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罗岭古时在桐城就有着‘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之誉,更是黄梅戏的大家严凤英的故乡,现在各个地方打文化牌已经成为一种时髦,‘黄梅戏之乡’的头衔绝对是种诱惑。” 齐东飞向记者介绍说,在区域调整之前,安庆和桐城在文化、旅游市场开发上就已经较上了劲,桐城政府正致力于该罗岭的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对严凤英等名人故居进行保护整修等具体工作,所以不排除这次安庆借调划区域为名,将严凤英和“黄梅戏之乡”的头衔“抢”过去。 “这是可能的县市平权、省县直辖前最应该杜绝的‘市挖县’、‘市吃县’的最为黑暗的行政一言堂恶果。将县的有利发展因素挖走,削弱县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底气,打劫县级单位领导机构经济成果。”另一位桐城籍人士金松对安庆这一举动如此定性。 激烈的论争 对于齐东飞等人的质疑,安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周锦宏表示:“不存在什么市挖县的黑幕,我觉得这次区划调整还是挺平静的,只有很少的反对声音。” “不过现在办什么事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呢?”周反问记者道。 周向记者介绍说,安庆的“双百工程”绝对不是什么“面子工程”,随着安徽省委省政府“掉头向东”的发展战略,安徽接下来要努力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安庆在安徽属于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好的,这次又被省里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城市,很快就要迎来经济的高速增长。 “你可能也看到了,安庆的市区就这么几条街道。十年前,安庆准备搞开发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开发区搞这么大规模是不是合适,但现在看来,当时的设计规模还是嫌小了。”周笑着对记者表示,“所以说,眼光要放长远一点,我个人觉得,这次划定100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是嫌小了。” 周介绍说,区划调整有专门的规划,规划到什么地方,就划到什么地方,“不可能因为罗岭有严凤英就把罗岭划进市区,我们都有正规的规划,区域调整毕竟是件严肃的事情。” 周锦宏的话再次遭到了齐东飞的质疑,既然罗岭划入安庆完全是因为规划的缘故,“那我想请教一下那些做规划的专家们,罗岭真的适合作为市区来开发吗?” 据齐介绍,罗岭依山环湖,其地形是“八山一水半分田”,根本就不适合建设城市区域,而更适合旅游业和传统大农业,“试问这样的地方适合发展为市区吗?” 而周锦宏对齐东飞的质疑也有点不屑:“现在城市的概念早已不是高楼大厦了,你看江浙发达地区,农村、城市还能分出区别来吗?现在既然倡导的是城乡一体化,那么罗岭怎么就不适合做一个新型的市区呢?” “其实我可以理解他们(桐城人)的感受,谁也不想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家乡的身上。但是,”周话锋一转,“我并不觉得问题有他们说的那么严重。罗岭是桐城的,但桐城不也是安庆的吗,又何来桐城文化被割裂一说呢?更何况从来就没有什么桐城文化这种说法,历史上有过桐城派,但从文化类型上看,它们都属于皖江文化(即安庆文化)这个大范围。” 但周的这番话仍然得不到齐东飞的赞同,“桐城文化这个概念是存在的,各个学术期刊上可以看得到。”至于同属皖江文化,齐觉得可笑,“那直接说我们都属于中华文化算了。桐城文化有她独特的地方,也有她完整的区域范围。从保存文化完整性方面来说,我仍然觉得把罗岭划出桐城的行为是愚蠢的。” 两方博弈,究竟谁是赢家 在安庆和桐城为区划调整争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有一个声音始终属于被忽略的状态,那就是罗岭人自己对他们归属的发言权。 张少祥,这位写过黄梅戏剧本,被当地人视作“才子”的中学老师,谈起罗岭的命运唏嘘不已。 “1978年左右,安庆也做过一次区划调整,那时安庆就‘看上’了罗岭,但被桐城给顶回去了。从那时起,罗岭要划给安庆的传闻一直没有停过。” 在张看来,正是这种传闻使得罗岭“很受伤”。 “桐城方面虽然不肯放弃罗岭,但可能也觉得终究抵挡不了安庆方面的压力,罗岭迟早是要分出去的,所以这么多年来,桐城对罗岭的投资相当少,甚至可以用吝啬来形容。”张介绍说,但与此同时,罗岭的百姓负担和企业赋税方面在桐城都是最重的,这也导致罗岭的离心倾向越来越严重。 “桐城号称塑料之乡,塑料制品是桐城的支柱产业。事实上,塑料产业是在罗岭起步的。十多年前,罗岭的塑料企业遍地都是,但现在一家也没有了。”问及原因,张不愿深谈,只是说罗岭的投资环境越来越不好,企业自然就搬走了。 “我经常上桐城网,这次罗岭被划到安庆,我看到很多桐城人是不答应的。要问我内心话,我仍然觉得自己是个桐城人,但从经济上来考虑,罗岭的老百姓,包括我自己,都是愿意划到安庆的。” 据张介绍,虽然桐城对罗岭不闻不问,但县领导对罗岭被划走一事,采取的是“阳奉阴违”的态度。为了阻止罗岭的离去,桐城县的主要领导暗地里示意罗岭方面伪造罗岭群众不肯划归安庆的证据。但罗岭镇分管民政的副镇长拒绝在伪造的材料上签字。 “其实我们心里很清楚,他们(指桐城主要领导)并不是真不舍得罗岭,只是觉得在自己的任上,桐城辖区变小了,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张少祥说。 桐城在这次区划调整上的举动同样为齐东飞所不满:“他们都不是桐城人,所以当然没必要和安庆市死顶。当然,我知道他们顶也顶不过,但起码要争取一下,这样才对桐城的老百姓有个交代。” 2005年6月9号,罗岭正式划归安庆,在庆祝大会上,张少祥写了副对联送给镇政府:“告别桐城,罗岭经济发展如脱缰野马;加盟安庆,黄梅文化繁荣似入海蛟龙。”其中饱含对罗岭未来的希望。 但在罗岭街头一家超市里,问起罗岭划归安庆一事,老板显得有些木然:“听说并过去以后,税会降低一点,但现在还没降下来。” 而记者问张少祥,罗岭这次是愿意划到安庆的,最后也划过去了;如果罗岭是不愿意划给安庆的话,似乎还是会划过去,所以,罗岭划给安庆究竟幸还是不幸? 张少祥愣了好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或许,没有人现在能回答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