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破解环境评价橡皮图章尴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7日 10:5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 林谷) 加强用绿色GDP考核官员,尝试在环保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为环境污染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中国政府正在加强执法维护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威性,改变以往环评“橡皮图章”的形象。 中国去年底在环境执法上重拳出击——30个大型建设工程因未依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便贸然开工而被叫暂停。此举被称为“环保风暴”,显示了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的执法决心。
正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所说:“违法必纠,环境影响评价决不是橡皮图章。”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灿发说,单靠环保部门决不可能保证严格环境执法。中国的刑法明确规定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并从1997年开始生效执行。根据官方的《中国环境年鉴》统计,在随后的5年里中国每年平均至少发生50起重大或特大环境事故,但至今被追究责任的还不到20起。 2004年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的联合调查显示,全国矿山建设项目执行环评的比例最高只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部分省市只能达到百分之六到七,这似乎是为何近年来全国矿山煤窑事故频仍的原因之一。 王灿发和他的同事们在5年前开始为环境事故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但是最大的障碍还在于执法的“环境”问题。2004年王灿发曾经尝试帮助中国西南重庆市某县的一位渔民。当地的一家化工厂因排放有毒废水而导致不少渔民养殖的鱼大量死亡。这位渔民决定起诉化工厂,并得到了王灿发的法律援助。 中国的中央政府已经提倡“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要达成平衡。引入绿色GDP概念,改革政绩评价体制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期在衡量经济发展的时候能够计算环境和生态成本,反映发展的真实水平。环保总局和中组部已经在联手研究将一系列环保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例如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评价,空气和饮用水质量的变化、森林覆盖增长率等。 当很多地方各级官员仍然片面追求优先发展经济的时候,各级环保部门理应对环保总局负责,成为保护环境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在现实情况里,地方环保部门是当地政府的一部分,人事和财政都由政府决定。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一些试验性的改革已经开始。中国西部的陕西省尝试在省环保局以下实行垂直管理,为环保独立执法提供体制保障。市、县一级的环保部门直接对省环保局负责,加强环境执法,而不必听命地方的行政干预。 在过去十年间,类似的试验也在包括大连、宁波、厦门等部分大中城市进行,区一级的环保部门成为市环保局的直接派出机构。而作为理论上中国环境执法的最高机构,环保总局也在考虑在全国的主要生态区设立派出机构,派驻国家环境督察专员,以期望在地方环保部门失灵的情况下还能有所作为。 中国环境执法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公众参与在不断加强,最明显的例子是在中国正在成长的公民社会中,环保非政府组织已成为最活跃的力量之一。像绿色和平这样的国际组织也开始在中国开展工作,针对跨国公司在中国造成的环境破坏敲响了警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