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的指示精神,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同志组织编写了《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一书。目的是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循环经济理论,推进循环经济实践提供指导。
纵观全书,我感觉它的一大特色就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参考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如何促进循环
经济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系统分析和论述。以下仅就此谈几点个人的读后感想。
一、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人民生活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进入了初步小康社会。但与此同时,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和资源供给不足。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到2020年使中国经济比2000年翻两番,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不解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资源供给短缺的问题,就难以全面实现既定目标。
《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中列举了大量翔实的数据,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内在动力,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与资源压力,提出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供给。循环经济就是这样一种发展模式。《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一书中,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读者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二、如何认识循环经济
《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对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的界定,既遵循了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客观发展过程,又结合了中国的实践,既从环境保护的原始目标进行了分析,又从资源节约的角度进行了概括。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对循环经济发展历史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这正是本书的重要贡献之一。
循环经济的思想由来已久,循环经济的实践早已经存在。但把循环经济思想系统化,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作为国家战略去推进,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德国和日本开始明确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循环型社会,并通过相应的立法来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我们的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被引入中国。
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理念,目前国内对它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这是正常的,任何新的事物的出现,总会有一个认识的过程。《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在介绍各种观点的同时,也对不同观点进行了综合。
按照本书的观点,循环经济首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现实途径,通过尽可能减少废弃物排放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保持环境的永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
其次,从物质层面看,循环经济遵从3R(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原则,减少资源的消耗,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再次,从体制层面看,循环经济通过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共赢开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
按照这种理解,循环经济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逻辑延伸和具体化,与我们已经推出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经济、清洁生产等做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推广循环经济决不意味着要放弃多年来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而是要通过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使之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三、如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技术层面上,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资源节约技术与生产相融合,强调首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通过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切都需要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来实现。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要求企业改变原来的技术体系和工艺流程,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要求建立新的企业来处理废弃物和使其变为再生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面临经济效益的问题。因此,循环经济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涉及经济层面的问题。
在经济体制层面,循环经济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改变企业排放污染的内部获利与外部成本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特别注意到,本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是从经济学和环境科学两个角度展开的,而不是仅仅在环境科学的技术层面上进行分析。这为把环境问题纳入国家综合经济管理体系中去,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因为,如果仅把环境问题看成是技术问题,那它就是一个微观的低层次管理问题。而如果把它看成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要素,那它就是一个需要在宏观层次上通过市场进行综合管理与配置的高层次管理问题。在实践中推进循环经济,首先必须解决环境与资源的经济学特性问题,才能够从制度上构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的经济运行机制,而这也是本书的重要贡献之一。
如果我们忽视了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特征,忽视了市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仅仅通过行政手段去推动循环经济,企业不能从发展循环经济中获得经济效益,则发展循环经济将难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也就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推广。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仅仅靠技术和制度创新还不能保证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强调了循环经济文化与伦理建设,这一点非常重要。循环经济发展涉及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消费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都要自觉地遵守循环经济的要求,这就需要一种相应的伦理道德支撑。这种伦理可能既有别于市场经济伦理,也有别于纯粹的生态伦理,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2000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配合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批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试点省、试点城市和试点县,一些省市县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一定基础,创造了条件。但是,应该认识到,循环经济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200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年份,第十个五年计划即将结束,各地都开始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各级政府都已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作为新的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
本书恰逢这一时刻出版。我相信,它的出版对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新闻来源: 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