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对话首届798双年展总协调人舒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18:32 国际先驱导报

  “北京双年展”比较传统,“798艺术区”则能全方位展示中国当代艺术最新最有活力的一面。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苏度报道

    从9月21日到10月21日,“798艺术区”,这一亚洲最活跃的当代艺术
区,将破天荒地以集体、独立的态势举办首届“798双年展”,九十多个艺术工作室、百余位当代艺术家以最新作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与“现场”。该双年展另一独特之处在于:突破以往以“策展”人为核心的惯例,九十多个艺术工作室各自设立主题,单独“策展”,最后以“798”集体面貌出现。因此,本次双年展不设策展人,只设总协调人。

  9月25日深夜,《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了总协调人舒阳。舒阳主编着“798艺术区”里唯一一本刊物《798——艺术资讯》,他因此对“798艺术区”有着最为全面及时的了解,他以此“资讯”主办了这一双年展。

  采访中,就该双年展的情况以及当下许多人对“798艺术区”的质疑,舒阳一一作答。

  对“798”的质疑

  《国际先驱导报》问:与“北京双年展”相比,“798双年展”的必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舒阳答:北京双年展比较传统,多以已经被广泛认可的标准选择作品,广泛认可从另一个意义说也许就是艺术活力的丧失,它更代表着某种“过去”,而“798”则能全方位展示中国当代艺术最新最有活力的一面。另外,“798”融画家工作室、画廊、酒吧于一体,它既是大型展览,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问:“798艺术区”已经成为“明星区域“,不再有艺术与生活间的物理距离,艺术家的生活变得时尚,内心的独立也不再纯粹,对此,你怎么看?

  答: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如果距离这么重要,那不如逃得越远越好,但商业的占领力惊人,你总会无处可逃,到那时候你怎么办?从另一个角度说,与现实的同一也是与社会资源的同一,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养了一辈子,但他就在这个“社会资源”里创作出了伟大作品。另外,对艺术家来说,永远不要从他的生活以及性格去推断作品,两者在许多时候毫无关系,关键看他的创造物。

  问:现在的“798”,艺术家众多,交流也容易,互补性很强,得到的信息却又类似,艺术家如何再有鲜明的个性?

  答:这与艺术家的个人能力有关,与艺术区无关,就像七八十年代的歌曲,它们往往有相似主题,但仍然能从中看到个性艺术家的词曲以及演唱。交流通畅、资讯发达也是好事,艺术家很容易在这样融合的范围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问:在画廊云集的地方开办双年展,是否担心商业味道的冲击?

  答:我做这个双年展时,艺术家的心情比我迫切,尤其是已经被国外收藏家看好的艺术家,但他们不是为了钱。如果不做这个展览,他们作品的唯一命运就是:被国外收藏,国内人却看不到,其作品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个人看过,并最终成为某人家中的私秘之物,这是一种无奈,甚至悲哀,因此,他们强烈希望参加这个展览,让国内更多的人看到。

  艺术品只有让更多的人看到,才有更多的与社会的互动,才有这个艺术品本身的“更多可能性”的呈现。这么短的时间有九十多个工作室参与到双年展中,原因即在于此。

  “798”的生活价值

  问:你在阐释本次展览意义时特别提到一点:发展多样化的生活方式。“798艺术区”在生活上的意义很少有人阐述,那究竟是什么样的?

  答:这里有一种整体的“独立”生活观念。它非常珍贵,当大家的生活方式一样时,对事物的判断也会大同小异,而生活、乃至生命因此将失去多样性,最终失去“活水”,而生活观念一旦变得独立,你可以不赞同它,但却可以拥有多个视角来看我们共同的生活,那样将会产生关于生活、生命丰富的想象力。

  另外,他们的工作有一部分是非功利性的,他们既在工作,同时又在把工作当做一场内心的游戏,或者是感性发泄的渠道,这一点与主流生活方式不同,但他们把这一切都依托在作品里,同时给大众以被刺激出的独特体验,艺术与生活的价值同步诞生。这种方式在这里又以近百家的规模存在。

  问:在“798艺术区”,艺术家在工作室以及酒吧里的交流是北京一大文化风景,它有昔日

圆明园艺术村时的交流有什么不同?

  答:它与圆明园是不一样的,那时更多的是虚幻的乌托邦的梦想,生活也窘迫,大家在一起交流很多很直接,现在生活状况好多了,艺术家更有独立性,凑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并不频繁,尽量保持一定距离,画廊也多是自己经营自己的。

  问:但也有艺术家说这里的“时尚”引来太多外人,他们觉得自己被观赏,很不舒服。

  答:他们不愿意人们打扰他们的生活,外人最不明白的是这样一点:创作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许许多人想着,他们不是在画画吗,我们看一看,欣赏一下艺术诞生的过程,就走进了他们的画室,这是非常遗憾的。

  “798”的“危险未来”

  问:前一阵议论许多的拆迁事件尚无定论,但这里地价房租增加导致的艺术家的离去却是不争的现实,对“798”作为艺术区的消失,你是否持悲观态度?

  答:纽约的苏荷艺术区就是这样消失的,我国台湾有一个艺术区也消失了,对此,我认同艾未未的观点,他说最好的方式就是任其按照经济以及生活的规律自然发展,在各种利益的博奕中看一下艺术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问:你觉得政府文化部门能做些什么?

  答:说实话,也确实很难有一个合适的文化政策与之对应。但也许你想不到,“798”的艺术家希望政府管理,比如当出现拆迁问题时,艺术家就成为一个弱势群体,希望有来自政府的帮助

  问:你觉得“798”与商业大潮对抗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文化应该有影响力,影响力的表现之一就是让人在文化中交流,它需要一定的公共空间。宋庄(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一个画家村)太远了,有天然的地理的局限,798正好,不太远,公共交通发达,生活消遣的配套设施完善,在这里你能呆住,真切感受艺术氛围,以及艺术家的生活方式。

  另外,从某种意义说,“798”是“创意”产业,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工业转型,大批无烟产业出现,“798”这个工厂变成艺术区就是一个有趣的关于

中国经济转型的暗喻,“798”就是以个人创造实现社会价值,是“新型工业”,应该存在下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