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21世纪经济报道:通化药城 国资大省的民营部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14:0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牛晓波 秦旭东 吉林通化报道

  进退之间

  办公室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

  对刘树栋的采访不时被请示报告打断。这位万通药业的副总经理一边略带歉意地微笑着,一边发出简短而直接的指令。

  言谈中,已经很难看出,八年前,刘树栋是吉林省通化市二轻局的局长。

  “那时候,市场经济已经提出来了,对于企业来说,更多要靠市场手段发展自己,而二轻局这样的经济主管局已经没有什么权力,只能处理一些善后工作。”刘树栋说。

  1997年,刘树栋原来的下属,长期在二轻局所属企业担任厂长、经理职务的潘首德提出要创办万通药业的时候,刘树栋毅然离开了局长的岗位,加入万通药业的创业队伍。“自己有过比较长的工厂管理岗位经历,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有比较多的经验。”

  在万通,和刘树栋有着类似经历的经理层人员不在少数,最多的时候,仅原县处级的就有16人。最近加入这个行列的有原市档案局局长吕烈和原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程远新。与刘树栋不同的是,他们的“下海”很大程度上缘于去年8月市里的一则文件。

  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明确规定,对于主动要求到企业工作,又为企业所接受的党政机关干部,由组织委派到企业挂职3年,挂职期间仍享受机关各项工资及福利待遇。

  文件出台后,共有7名县处级干部获准“下海”挂职。除上述两人外,还包括原环保局副局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经贸委副主任等。

  现任公司广告部部长的程远新进入万通药业短短几个月,已经在三个部门轮过岗。他表示,相比机关工作,企业的管理更加严格,“趋于军事化,节奏也很快,时间明显紧了”。

  对于《意见》规定的三年期限,程远新表示,目前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表示,由于自己的工龄已经满30年,按规定可以申请退休,因此,三年后他将“进退自由”。

  企业需要机关人才

  此前,通化市曾分别于1996年、1998年制定了两个文件,对于到企业工作的机关干部,在原级别待遇、编制、工资、职称评聘等方面提供了诸多优惠。

  1997年和1998年前后,当地干部中涌起一股“下海”热潮。截至2003年7月之前,通化共有141名干部下海,其中大多数就是随着这一波潮流走出去的。今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197名,其中地厅级干部3人,县处级干部52人。

  万通药业董事长潘首德承认,“机关干部广泛的人际关系”对企业发展有益。但他强调,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官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他们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在机关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

  据通化市委组织部统计,2003年7月之前下海的干部中,从业领域与原职权有直接关系的11人,占7.8%;有间接关系的12人,占8.5%;没有关系的118人,占83.7%。

  程远新说,“机关有大量人才,但因为机关工作难度和工作量的关系,很难获得像企业这么大的发挥空间。”

  通化市一位官员说,干部下海使当地经济发展尝到了甜头,“1998年到2000年,通化市诞生了30多家医药企业。目前,通化市医药企业有80多家,创造的利税是财政收入的强有力支撑”。

  有关材料显示,进入民营医药行业的人数几乎占下海干部总数的80%。1996年,在任副市长杜卫京下海创办天马药业,成为当时通化市下海干部中级别最高的一位。

  今年年初,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表示,“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因为它是真正的富民经济。所以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我们的人才还要向民营经济发展。”

  李一奎的示范效应

  通化市委宣传部一位官员认为,通化官员下海现象和该市民营医药业的蓬勃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彼此促进的关系。

  通化的民营医药产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全国范围内中医药市场的勃兴,依靠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通化很快出现了一批个人兴办的制药企业。“但通化医药产业真正成气候,有一个人是关键,他就是东宝药业的创始人李一奎。”刘树栋对记者说。

  1985年12月1日,原为一家国营药厂技术员的李一奎靠两万元借贷,办起了通化白山制药五厂,当年即实现利税53.8万元。1990年开始,上缴利税突破千万元,1994年利税总和已接近亿元,连续4年成为吉林省医药行业利税第一大户。

  1992年,李一奎以白山制药五厂为核心,组建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1日,又以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组建了通化东宝实业集团。1994年,通化东宝挂牌上市,成为吉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

  “他的成功对通化市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示范效应和榜样作用。”刘树栋认为,李一奎在市场经营和资本运作方面的超前理念,给观念一直比较保守的通化人上了一堂生动而吸引的启蒙课。

  在吉林省,资金匮乏历来是产业发展的瓶颈。东宝的成功上市,使通化市委、市政府看到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光明大道。从那时起,通化市在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方面的热情大大提高,而支持企业发行

股票上市更成为首选目标。

  目前,通化市医药企业中,已有44家改制为股份制公司,22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通化市共有7家上市公司,其中6家是民营医药企业,募集资金达20亿元。“九五”期间,全市工业企业投入技改资金25.9亿元,其中77%是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融资筹集的。

  这一效应甚至影响到吉林全省。据统计,在吉林省216户医药企业中,股份制企业为169户,占总数的74%。中小型医药企业为213户,占总数的98.6%。据此,吉林省中小企业局的一份报告认为,全省医药产业已形成以股份制、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增长新格局。

  吉林省工商联调研部部长周国仁认为,通化东宝在资金筹集方面的成功范例,使通化全市上下一时间人人争谈股票,出现了非常典型的“一级半”市场现象,对通化这种资金相对缺乏的地区的成功融资起到了关键作用。

  万通药业的改制在2002年。据潘首德介绍,改制前,万通的年产值为3889万元,上缴利税581万元。改制后,“三年迈出三大步”,截至2004年底,实现年产值4.04亿元,利税8700万元,比改制前分别增长9.4倍和14倍。

  “现在通化市大小干部手中没有股票的大概不多。”刘树栋笑着说,这种市场经济理念的普及乃至深入人心,会影响人们、尤其是政府官员的心态,官员下海也就顺理成章了。

  通化“医药城”有待整合

  民营医药产业对通化民营经济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

  据统计,2004年,通化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3.7亿元。同比增长15%,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8%,对财政贡献率达45%。民营医药企业总产值5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1%。

  吉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园两城”布局。一园是指“长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两城则是“延边敖东医药城”和“通化医药城”。目前,通化医药工业产值占全省的1/3,利润占全省的70%。其医药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16年在全省排第一。

  但吉林省经委发布的有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到2004年末,吉林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22.29%。其中,增速最快的地区是长春,为55.32%。通化的增速已经下降到第七位,仅为10.39%。

  有学者认为,随着长春市政府对医药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长春作为省会所在地的地缘优势逐渐体现出来。过去两年内,修正、通化、茂祥等大型医药集团都将总部从通化迁到了“长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

  通化市委的一份材料显示,过于分散的民营医药企业在缺乏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各占山头,多面出击”现象泛滥,使通化“医药城”建设总体规划的实现受到冲击。为此,通化市有关部门提出了整合现有医药企业,组建紧密型“通药集团”的构想。但这一构想的实现尚需时日。

  潘首德认为,在总量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自然会进行自我调整,“那些不能随形势发展而不断自我完善的企业,最终只能走向消亡,这也是一种市场自然整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