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补课:再造商业精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00:4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蒋培宇 一百多年前,著名的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遍游胶东半岛后,这样评价:山东人就其精神来说,能成为好官吏,学问也精湛,不太适合于商业。 这不是一个让山东人高兴的判断。
山东人显著的性格特点就是稳重和保守。优点是多年来山东经济没有大的起落,山东的大企业发展大都比较稳健。缺点也很明显:做事不敢为天下先。山东诸城国企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曾领全国风气之先,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一番激烈的大讨论后,却没有在全省推广,造成山东国有资产比例过大,民营经济不发达,整体经济缺乏活力。 商业精神的缺失,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两千多年前的山东其实有发达的商业。战国时山东的齐国“货殖最富”,人口繁盛,经济繁荣。产业多元化,社会也随之多元化,齐的政治制度类似于今天的美国,采取类似于联邦制的五都(都城)制,是典型的市民社会。与齐国比邻的鲁国则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是一元化社会,强调集权和统一,重农轻商。两种文化形态并存于山东半岛。 秦统一中国之后,作为中国最早的商业文明之一的齐文化也随齐国一起毁灭。 自南北朝中国文化中心南迁后,山东经济和社会整体开始衰落,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山东都是农业大省。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压抑了商贸和手工业的兴起,使山东沉睡的商业基因无从复兴,另外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重镇,使参与塑造山东人群体性格的始终是农业文明和儒家思想。 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胎记的山东群体性格,主要表现是决策上恪守成法,想问题有宁左勿右的思维定势,机遇到来时,“宁肯躲过了,不要抓错了”。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例,1978年江苏省乡镇企业总产值比山东仅多2个亿。但在1980年至1983年间,山东省担心走错了方向,砍掉了17200多个乡镇企业,使两省的乡镇企业总产值差距加大到82个亿。1989年和1990年,山东对发展乡镇企业又产生了动摇,从政策上加以遏制,使乡镇企业发展第二次陷入低谷,两省的乡镇企业总产值差距进一步扩大,两省的经济也拉开了距离。 再造政府的商业精神,核心内容是改变人的群体性格,包括官员价值观的再造,政府的重新定位等。 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政府官员原有的思维定势。张高丽的重要举措是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并说山东“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这是在给山东补课。”经过讨论后,山东上下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不唯上,不唯书,唯经济效果。 “所有的政府机关都是服务机关,所有的工作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的国家公务员都是服务员。”山东经济近两年的突飞猛进,与山东政府再造有直接关系。 山东政府转型采取的是自上而下强势推动,但要彻底激活山东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商业基因,发展出山东特色的商业文明,并最终改变山东人的群体性格,还要走很长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