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珠海不是唱衰珠海 珠海资源丰富但要善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 19:19 南方周末 | |||||||||
记者 胡明发 市外经局长熊灿均纵论珠海经济发展,称应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核心提示
珠海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口岸局局长熊灿均率先接受本报专访,阐述了一个珠海人、一个主管外经贸工作多年的政府官员之深层忧虑:资源利用率不高,“两头在外”企业经营方式的困惑。 熊灿均说,只要转化思维,抓住珠海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敢于凤凰涅槃,5年之后,一个创新型的、引领珠江西岸城市群的新珠海将脱颖而出。 日前,一直关注本报反思珠海大型报道的市外经局长熊灿均,率先接受本报专访,表达了他对如何以“新特区人精神”发展珠海经济的看法。 反思珠海不是唱衰珠海 记者:听说你一直在关注本报关于反思珠海的系列报道。 熊灿均:很关注,很多朋友也和我交谈反思珠海这个话题,你们的报道反响很大。 记者:有人认为这是在唱衰珠海。 熊灿均:这不是在唱衰珠海,《南方都市报》解剖历史、分析现状、展望未来,既有批判性又有建设性,是关心爱护珠海的表现。珠海人应当有这个勇气和肚量接受公众媒体的评价甚至批评。这是宏扬“新特区人精神”应有之义。事实上,作为一位珠海人,我也有危机感。 珠海人应有忧患意识 记者:危机感体现在哪里? 熊灿均:危机感来自与其他城市的对比。深圳面向具有强大辐射功能的香港,其交通优势明显,而珠海靠近澳门、遭遇交通瓶颈。从客观条件上讲,珠海和深圳没有绝对可比性。但是作为同时起步的特区,同时享受特区政策的特区,深圳经济发展一路猛跑,而珠海本身落后了。如今特区政策不再特,长三角以及珠海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很快,摆在眼前的差距不可能让人没有危机感。 记者:你的危机感包括珠海外经贸工作吗? 熊灿均:做大外向型经济是珠海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坦率讲我也有危机感。在改革开放初期,珠海产品市场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当时入珠的企业主要是利用珠海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的加工出口型企业。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先前加工贸易型的企业逐步转向了国内市场,企业投资更多考虑的是市场和人才因素,珠海市场和人才的“瓶颈”显示出来。 记者:何以出现此“瓶颈”? 熊灿均:珠海本身人口才130多万,市场很小,在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的大批人才要么流失要么老化。现在珠海大学园区毕业生转化成人才还有一段过程,珠海一些外向型企业人才难觅。这与华东等区域形成“人才洼地”差距很大。 记者:这可能会影响招商引资。 熊灿均:影响不小呀,因为我们的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扶持产业等方面也有限,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软件产业出现了项目等土地等配套的状态,引进外资工作压力很大。而苏州工业园、中山火炬开发区、东莞松山湖早已发展得如火如荼。 珠海资源利用率低 记者:珠海要创新,发展经济是一条主线,当前珠海发展经济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 熊灿均:当前珠海资源利用率很低。珠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146个海岛,情侣路、唐家湾、机场等地带有非常优越的岸线资源。但几乎没有一个海岛能集约搞旅游开发,而在福建,靠近边境线的鼓浪屿早就成了旅游景点。淇澳岛路通了桥也通了,但始终没能热起来。情侣路本身建设得很美丽但两旁的建筑与之配套不相称。而且最为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单位土地的工业产出率不高。 记者:粗放式使用土地资源是一个广为关注的话题。权威资料显示,珠海高新区、保税区、临港工业区三大工业园区与苏州工业园比较,园区单位面积投资、产出、税收强度都只达其同类指标的24%、20%和10%。其原因是什么? 熊灿均:有些企业投资强度不高,超规模占用土地,有些占而不用等待升值。 记者:这意味着什么? 熊灿均:有些有成长性的企业因为土地问题而无法扩张,影响产业链条的形成。作为发展工业的载体,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要有不同标准不同类型。高附加值、高科技、上规模的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可进入高标准的园区,中小企业进入相关的园区,同时做好工业园区的配套,让产业形成集群,实现扎堆效应。 珠海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 记者:近几年珠海的工业增加值率有所下降,特别是规模较大、增长较快的电子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增加值率特别低,仅为16%左右。有人提出,这是“三资”企业特别是加工型企业比重过大,民营工业发展相对落后造成的。这样,企业生产经营体现在本地的增加值少。 熊灿均:其实,不能孤立地分析个别数据的意义,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是体现在多方面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短期的,也有长远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的成长。出口加工型的企业曾经是珠海新型工业壮大的基础。工业增加值率偏低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珠海工业的结构特点,就是外向度高,工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外延式规模扩张时期。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改变发展方向? 熊灿均:珠海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明显,是非常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域。 记者:你认为珠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在哪里? 熊灿均:环境优势全国叫得响的珠海毗邻港澳与国际直接对接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启动将使珠海告别交通末梢的地位,港口、铁路、大桥将形成海陆空成体系的交通枢纽城市,这给外向型企业的大宗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出口提供了优势和条件。 记者:外向型经济对珠海有什么拉动作用? 熊灿均:引进外资龙头企业能带动内资企业,比如佳能、长兴化工、BP等外资企业进入后,部分处于中下游的内资企业就可以为其做配套,形成积聚,延伸产业链条。 记者:但我注意到,目前珠海很多加工型企业都是“两头在外”,也就是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都面向国外市场,把上游的研发、产品设计和下游的产品包装、产品市场拓展放在境外,在珠海只设一些车间,增值部分主要汇出境外,珠海本地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加工费。 熊灿均:这正是我们当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既要多引进“两头在外”的企业,更要引进“两头在内”或者“一头在内”的企业,充分利用两地的资源和优势。 珠海应发展优势产业 记者:当前珠海已经被国务院定位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如今珠海该选择什么产业? 熊灿均:珠海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些优势产业。新型工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这是珠海起飞发展的两个翅膀。 记者:你对珠海有什么期待? 熊灿均:我对珠海成为珠江西岸中心城市之一充满信心。这回温家宝总理考察广东首站就是珠海,这体现出中央对珠海是非常关心的。目前横琴作为泛珠三角开发的平台,更是区域合作“画龙点睛”之笔,珠海有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特区人精神”力量的集体释放下,一个创新型、充满活力的珠海,一个衔接港澳经济板块的珠海将伫立在珠江西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