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对策专家王惟平专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 10:46 《财经时报》 | |||||||||
本报特约记者 韩雨亭 对于王惟平而言,研究和扶持类似杜氏兄弟这样的“垃圾大王”只是他“垃圾经济学”里一个小环节而已。而对于的杜氏兄弟来说,之所以有今天,王惟平则是他们心目中的“财神爷”。王惟平,通过对杜茂洲身上的实践,也进一步地验证了自己一直倡导的“垃圾经济学”,让垃圾形成了产业链条。
《财经时报》:你如何理解垃圾和它塑造的“垃圾大王”? 王惟平:垃圾问题是个终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从资源开发到生产领域形成的产业体系,到消费体系,一直到最后的废物,垃圾是处在末端的。那么,我想连垃圾都能回收利用,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回收利用?垃圾也影响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国家环境对策,以前国家的环境政策是保护环境,治理生态污染,这种对策方针实际是被动的。那么,随着国家对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才引发了类似于杜茂洲、杜茂献之类人物所形成的所谓的“丐帮”“拾荒族”,通过对他们的辅导和调查,证明了垃圾是可以作为可回收资源,进行回收和利用的,他们不仅把垃圾形成资源,而且还能形成一条严密的产业链,还能解决230万人的就业问题。 《财经时报》:那你认为随着社会对资源回收的意识提高了,类似杜茂洲这样的“垃圾大王”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 王惟平:我认为他会面临两种情况。第一,中国节约型社会的推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可能垃圾当中可回收利用物会越来越少,所以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也会越来越少了。第二,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经过媒体大肆宣传之后,有不少带有淘金梦想的人会大量的加入,这又会导致他们面临更加残酷、激烈的竞争,粥少僧多是他们最害怕的事。所以,他们必得介入如废旧家电、轮胎、电子垃圾等新的专业领域,然后同时把他们回收的东西进行新的加工,求得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