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建行撤离留下尴尬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渐窘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19:44 中国经营报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建行一个小小的举动,扰乱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好梦。当上海还沉浸在央行上海总部成立带来的巨大喜悦时,建行资金交易中心搬离上海的消息给这份喜悦蒙上一层阴影。

  而据记者了解,在上海的“十一五”规划中,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提法已经改为建立“金融市场中心”。小小的变化折射出的正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窘境。

    建行“撤离”留下尴尬

  日前有消息称,建行资金交易中心已经搬离上海,重新迁回了北京总部。

  虽然建行总行新闻处于处长对记者表示:建行没有从正规渠道发布过这个消息。但建行总行的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建行资金交易中心的确已经搬回了北京。而建行上海分行的相关人士也证实:建行资金交易中心已于不久前从原来上海分行的办公大楼搬离。

  记者了解到,建行内部对此的说法是:建行资金交易中心在上海的运作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且建行在北京的资金使用量约占其总量的70%左右,远远大于上海。因此资金交易中心迁回北京更有利;另一方面,建行总行在北京,而资金交易中心放在上海,管理和沟通的成本很高。因此,建行决定还是将资金交易中心搬回北京。

  虽然一时无法得知建行做出这个决策的隐情,但其撤离上海的事实对上海却是一个打击,尤其是上海自认为自己在“金融市场”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一位专家用“当头一棒”来形容上海的感受。因为一个月前的8月10日,为了显示中央对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支持,中国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刚刚挂牌成立。而这也被广泛认为是中央对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支持。

  在央行上海总部成立之后,上海很快推出了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时间表:到2010年,基本形成国际金融中心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未来5年到10年,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看上去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建行资金交易中心的“逆势而动”多少显得有点不给上海面子。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学术部主任陈学彬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行将资金交易中心从上海迁回北京,对于建行本身和银行业资金市场来说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反映了上海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显然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上,上海并不如意。

    一个提法的小小改动

  近日,上海一位人大副主任告诉记者,在上海的“十一五”规划中,上海发展成为“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四个中心的提法已经有了小小的改变。其中比较明显的是以往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提法已经改变成为“金融市场中心”。

  “上海在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大的定位并没有变化。但2004年上海金融产业只占到上海GDP的10%,而且近年来进展缓慢。”这位副主任表示,按照国际金融中心所占城市GDP比重基本上都超过18%的标准来看,上海在短期之内不大可能实现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除了上海的经济实力之外,目前国内的客观经济形势的确还不足以撑起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且非常重要的是,上海不是首都。”

  而上海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00年金融保险业占GDP比重为15%,2001年为12.5%,2002年为10.8%,2003年进一步下降为10%的水平。2004年维持了2003年10%的水平。而在这些不升反而小幅下降的数据的背后,是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陈学彬教授认为:首先是上海缺乏金融机构的总部。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最大的几家商业银行的总部都设在北京,也就意味着中国银行业80%的资金总量汇聚在北京。其他很多大的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也在北京,相比较而言,上海只有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总部。缺乏总部,上海的金融机构在政策的自主性,资金的运用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上海最引以自豪的市场这一块,也存在着发展瓶颈。陈教授认为: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没有放开,海外的资金很难自由进出,这使得上海这个金融市场的资金规模大大缩减;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对于金融衍生产品有严格的限制,市场上缺乏可供金融机构投资的产品,也导致上海市场缺乏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应有的吸引力。如银行的资金交易中心,目前能做的也只是同业拆借、买卖国债等传统业务。而像纽约、伦敦这些国际金融中心,市场上有发达的金融产品可以供金融机构交易。

  其实,上海也已经意识到发展金融产品对于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了。2004年2月17日,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出面发布消息,宣布上海将以建立人民币产品中心作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

  但一位专家表示:政策上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和混业经营的限制,使得上海建立人民币产品中心困难重重。“最关键”与“最实际”间的选择

  在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副所长、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杨建文看来,在上海四个中心的目标中,金融中心最关键,但最能落到实处的却是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即将开港,长江航运体系正在建设,与之配套的上海保税区也在积极的申报之中,这一切都使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指日可待。

  11月份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开港在即,而其周围10平方公里的保税港一旦启动,上海的物流硬件设施将可以满足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集装箱吞吐量也即将居于世界第一。上海通过国际航运中心连接海外和内地经济腹地的枢纽作用将得到显现,在海内外网络的关节点,先建国际航运中心的确至关重要。

  据记者了解,上海正在向国家申报的保税港,除香港外,国内还没有一个。“保税港有很大的排它性,上海如果不是保税港,且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那么上海目前所提的几个中心一个也不能落到实处。”一位专家如是分析,在他看来,这些消息对于香港都是利空,所以中央的决策非常困难。“上海目前着力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因为这个最好落实。而且国家支持。”

  “国际航运中心比较容易做,现在上海已经基本可以看到国际航运中心的轮廓。其中对长江航运体系的建设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部分,不仅符合上海的定位,也会带动长江流域各个省区的发展。”在前述上海人大副主任看来,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符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利益的一个重要定位。产品中心困难重重。

  作者:朱金福,张岩铭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