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国际油价飙升为何出人意料地没有推高全球通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02:19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袁蓉君 等

  主持人:记者 袁蓉君

  特邀嘉宾: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方明博士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分析师贝哲民(Ben Simfendorfe)

  过去两年国际原油价格几乎翻了一倍,不久前创下超过每桶70美元的天价,21日由于市场担心“丽塔”飓风会给美国石油业造成重创,纽约市场10月份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再度上扬,以每桶66.80美元报收。但出人意料的是,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影响,高油价对全球通胀的推动作用也因某些因素的抵消而不明显。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两位专家,与他们就高油价对美国、欧洲、日本、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和中国通胀的影响进行了对话与探讨。

  主持人:请简要分析此次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小于20世纪80年代石油危机时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贝哲民:油价上涨的时候,企业的增长会减速。但是,由于现在全球企业增长正处于强劲时期,他们大量增加投资、增加员工。即使油价较高,大多数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其成本加以消化。

  方明:主要是因为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1979年西方社会爆发了经济危机,石油价格在1981年1月上涨至32美元/桶,石油危机加剧了经济危机。2000年油价上涨至36美元/桶,正是股市泡沫即将破裂之时,油价上涨导致美联储快速大幅加息,最终对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全球经济在处于历史低位的低利率刺激下,2002年开始缓步复苏,2004年和2005年全球经济正处于复苏的黄金时期,尽管油价上升幅度较大,但利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被经济上涨的动力抵消了。

  主持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认为,今天的高油价与上一轮石油危机的最大区别可能在于对通胀和利率的影响。在过去,上升的油价会急剧推高通胀,中央银行将提高利率。但是今天的情况则不同。数据显示,因高油价的影响,美国7月份的通胀率从6月的2.5%上升至3.2%,而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只从2%微升至2.1%。哪些因素抵消了油价对通胀的影响?

  方明:的确,今天的高油价与上一轮石油危机本身存在着差异。一是各自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一般而言,经济处于泡沫膨胀时期时,油价上涨会导致通胀进一步上升,央行加息最终导致经济泡沫破裂;经济处于危机时期时,油价上涨无疑是雪上加霜,消费需求会进一步萎缩,但物价仍可能上涨,央行还不得不加息来控制通胀,最终导致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油价上涨与物价上涨的同向性使央行可以简单地利用提高利率的手段来控制物价。美联储自去年6月以来已连续10次加息,美国7月份核心通胀率只出现微升。二是经济对高油价的消化能力不同。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洗礼后,发达国家通过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和建立战略原油储备等措施来应对石油价格的上涨;消费者自身对于高油价的应对能力也有所上升,尤其注重节能型汽车和设备的使用。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制造业产品价格因全球化和规模化生产出现不断下跌趋势,导致整体物价的上升趋势并不明显,日本、瑞士等国甚至还长期处于通缩之中。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油价对通胀的影响才不会那么明显。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影响不存在。而且,当经济上升到一定阶段后,央行加息在控制高油价对通胀影响时,也会导致消费者需求下降,这时高油价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会充分显现出其狰狞面孔了。

  贝哲民:在全球化浪潮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价格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油价对通胀的拉动作用,不少国家都出现了传导机制效果不明显的现象。我认为,可能有几个因素限制了价格的传导。首先,目前供求关系出现变化。企业生产的商品增加,使很多商品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企业难以通过加价来转嫁不断上涨的生产成本。其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导致价格增长受到抑制。第三,全球化降低了劳资双方对通胀的预期,发展中国家价廉物美产品的竞争优势使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难以提高。

  主持人:不仅美国,全球不少国家通胀率都异乎寻常地低,日本甚至到现在仍未走出通缩的泥潭。在日本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油价高企是否有助于日本早日摆脱通缩?

  贝哲民:与美国相比,油价上涨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小,因为日本能源消耗量很低。油价上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日本通缩状况,但这种缓解是临时性的。如果日本内需依旧疲软,因油价上涨而得到缓解的通缩还会“卷土重来”。

  方明:通缩也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因为通胀最终体现的是一国消费需求状况,而内需往往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果一国居民消费支出乏力,内需疲弱,必然会出现通缩,其经济发展就必然存在着自身的问题。这就是日本式的恶性通缩。这时,油价上升会导致居民在能源方面支出增加,而减少其他消费支出。尽管物价可能因油价的上升,但对于处于通缩的经济体会有较大负面影响。因此,摆脱通缩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实现经济良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油价高企对于日本也不是件好事。有的经济体GDP增长良好,但消费物价增长率仍然低于零,主要因为产品定价能力较差,这样的通缩属于良性通缩。这样的经济体对于高油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高油价仍然会压缩企业的利润,长期高油价仍然会对这样的经济体带来负面影响。

  主持人:从欧元区情况看,最近两年,该地区与美国相比经济增长一直比较滞后。不少成员国政府都呼吁欧洲央行降息以支持增长。但是,以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这两大目标为己任的欧洲央行一向更看中前者,他们担心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降息将导致通胀失控,因而一直按兵不动。对此该如何看?

  方明:欧元区各国对于利率政策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与其12个成员国的经济状况不尽一致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一贯以稳健著称的欧洲央行仍然维持利率不动,其实是明智之举。主要原因:一是欧洲政府曾经吃够了高通胀的苦头;二是2%的基准利率已是历史最低水平,对于经济仍然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三是全球经济整体上处于上升周期中,欧元区经济在逐步好转;四是欧洲央行降息会放大油价上涨对通胀的刺激效果,有悖于控制通胀的基本目标。

  贝哲民:目前欧元区经济正面临着结构性调整、欧元汇率较高等问题。与美国一样,高油价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比中国要大。尽管该地区经济增长乏力,但是,鉴于欧洲曾经经历过的恶性通胀,欧洲央行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更专注于控制通胀而不是经济增长,因此,在欧元区消费物价指数还处于控制之中的情况下不采取降息措施,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我认为,欧洲央行应该上调利率。

  主持人:亚洲不少属于石油净进口国的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与日本不同。为了控制高油价导致的高通胀,印尼、印度、泰国、菲律宾等国央行已采取加息行动,但目前亚洲短期利率仍低于美国3.75%的联邦基金利率,该地区中央银行家们一直在寻找既能控制通胀又不窒息经济增长的两全之策。由于高油价对亚洲经济的冲击远大于世界其他地区,这种谨慎的策略已变得越来越难以持续。您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有何建议?

  贝哲民:因油价居高不下,大部分亚洲发展中经济体通胀正在加速,存在进一步加息的空间,我建议亚洲央行逐步加息,这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主持人:为什么在国际油价屡创新高时,不少经济学家担心中国出现通货紧缩?

  方明:由于中国油价的定价机制比较特别,油价上涨对中国通胀的影响没有预期那么大。前面说过,通缩是由内需疲弱和定价能力两个因素决定的。目前中国经济内需的确存在着一定的下行趋势,而受定价机制和定价能力的影响,上游产品的价格很难传递到下游产品上去,这也是通缩趋势的另一个因素。其实,通缩的两种趋势在中国都存在着。不过,总体来看,中国的通缩压力还处于良性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内需疲弱可通过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加以改善,或通过税收调节进行改善;政府可以适当调节定价机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定价能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有助于国际贸易收支的平稳,使内外需共同成长。

  贝哲民:中国的通胀压力将维持较低水平。受惠于补贴增加及收入强劲增长的滞后效应,预计家庭需求将持续稳定。消费开支强劲及金属价格有所下降,也将有助于缓解能源价格持续上升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摩根大通估计,燃料价格上升20%及运输成本上升10%,将使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仅轻微上升0.4%-0.6%。由于市场预期在未来18个月通胀率将趋于2%-3%水平,因此,燃料价格上升对通胀的压力仍将处于可忍受范围。

  9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8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升1.3%,远低于7月份和市场预期的上升1.8%,创2003年9月以来最低升幅。这一数字让我很吃惊。尽管如此,中国不可能出现通缩。这是因为虽然在许多行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在房地产价格维持高水平、政府将逐步向上调节公共服务价格的趋势下,中国的物价水平将稳中有升。

  不过,油价持续上升将对中国经济前景构成威胁。能源出厂价格已成为通胀压力的主要来源,油价持续上升将使企业盈利进一步受压。预期未来几个月盈利受压将拖累投资增长放缓,而开支也可能以快于预期的方式放缓。

  主持人:如果未来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上涨,对世界通胀前景会有何影响?当油价上涨到什么水平时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增长?

  方明:如果未来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上涨,且持续到2006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可能会有明显放缓,全球性通胀会有一定程度上升,能源危机不会是一个历史名词。即使是60美元/桶的油价水平,也会导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1.5%左右,通胀水平上升1.5%左右。

  但是,物极必反。尽管油价曾因“卡特里娜”飓风而触及70.85美元/桶的天价,但在美国政府和国际能源署动用战略原油储备的情况下,原油和油品供给中断的威胁有所缓解,

原油价格也应声下滑。我的判断是,如果没有新的意外发生,此次飓风可能成为油价下滑的始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