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7年全部改制 河南省属企业改制困难几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10:43 经济视点报 | |||||||||
按照河南省政府的规定,到2007年,800多家省属中小企业须全部改制完毕。 有关人士指出,改制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是否有民资愿意介入,企业是否有发展前途。 然而,由于缺乏资金及认识、观念等各方面的问题,许多省属中小企业尚未制定改制 □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凌 王海圣 9月19日上午,面对一叠企业改制申请报告,河南省国资委中小企业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小企业办)的赵中印皱起了眉头。 按照河南省政府的规定,到2007年,要对800多家省属中小企业全部改制完毕;但按照企业的要求,河南省需准备巨额资金及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来支持。而河南省国资委根本没有资金支持的计划,“我们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弄资金”。 一业内人士说,企业的改制与河南的经济发展程度紧密联系:那些有土地资源、技术人才、产品有销路的企业,改制就容易;而那些严重资不抵债、土地产权不清、设备早已变卖或坏掉的企业,无人问津。同时,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改制容易些;经济落后之地,改制难度就大。 一位专家称,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省属中小企业改制工作将困难重重。 一个典型改制企业的缩影 2005年4月11日,河南省轻工机械研究所摘下了老牌子,换上了“河南省轻工机械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牌子。牌子的变换,意味着这家研究所由国有事业单位变成了股份制公司,国有事业单位的职工变成了持股的股东。 该所成立于1984年,地处洛阳,基础差,底子薄。2003年划归河南省国资委领导,当年10月,被河南省政府定为首批改制试点单位。 公司负责人说,改制工作小组通过和职工在形势、政策、企业改制发展、未来前景等多方面进行沟通,取得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改制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要站在职工的角度多考虑,多征求意见。“我们的职工安置方案、股份认购方案及实施细则方面都通过了职工大会的讨论。”公司负责人介绍。 根据研究所的实际情况,该公司建立了经营管理层持大股(70%)、内部职工自愿入股(30%)的股权结构,国有资产全部退出。“因为在新的股权结构中经营管理层绝对控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职工的思想也由潜移默化的量变转化为突飞猛进的质变”。 改制前,该所位于洛阳市西工区,办公场地只有1亩多;改制后,通过与其他单位在资金及项目上的合作,2004年,公司投资220万元,在洛龙开发区征地15亩,建立了模具研究加工中心。中心与高校合作,形成产、学、研一条龙,打造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改制,一个亏损的研究所,目前运营已呈现红火局面。2006年产值有望超过千万元,利润有望达到100万元。 河南省轻工机械研究所的改制是中小企业成功改制的一个缩影。 2003年,河南省召开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会议,从那时起到今年8月,共有2002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目前,86%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2002年年底的2405家减少到了1204家,但资产总额却增加了745亿元。 2005年下半年,国企改革的重点已从工业企业全面转向商贸、粮食、建筑、交通以及科研机构、公用事业等非工业企业的改制。 改制就是市场行为 在郑州市西郊的一个院子里,厂房已破旧不堪,设备上落满了灰尘,厂牌上的油漆已经剥落,字迹已经模糊,工人们也放假已久。 这家工厂是原河南省轻工业厅下属的企业,2003年移交给河南省国资委。据调查,这个厂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负债是其资产的5倍。 “像这样的工厂在省属企业中,占了不小的比例。这些需要改制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郑州,行业涉及食品、机械、供销以及近些年成立的‘五小’企业。”赵中印介绍说,2004年5月至今年6月,他们在全省调查了50家企业,其中在郑州的有47家,南阳、开封、洛阳各1家。 在这50家企业中,能够正常经营的仅6家,勉强维持生存的14家,而资不抵债的有30家。50家企业的净资产仅有6402万元,却有职工3380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利润总额却为-2145万元。“照此趋势,3年后这些企业的净资产将会为零,甚至为负数。” 他说,河南省省属中小型企业户数多,资产状况差,很多属于有职工、有债务、无资产、无债权的“两有两无”企业,改革改组难度较大。 按照河南省政府的安排,对资产优良、产品有市场的困难企业,可通过债务政策性“缩水”,盘活存量资产,进行重组或改制;对严重资不抵债,但产品有市场的,可采取人资分离,组织职工或引入民营以租赁、承包的形式盘活其有效资产;对既不能重组,又严重资不抵债的,可依法实行破产或撤销。 河南省发展研究中心助理巡视员王冉认为,改制就是该破产的就破产,要把企业中的国有股全部售出,变为职工或民资持股,但破产有一定的名额限制,不是谁想破产就破产的;而民资只会进入有利可图的企业,对历史包袱重、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肯定不会进入,“改制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是否有民资愿意介入,企业是否有发展前途。” 河南省国资委中小企业办负责人称,许多将改制的企业,需资金的投入来更新设备,“国家只能搞好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但财政不可能拿出巨资来作为生产投入,这不符合企业改制的方向。” 据了解,目前还有部分省直单位所属企业家底尚不清楚,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改制,甚至还没有制定改制计划,同时在认识、观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魏晓伟对此也表示了担忧:若不及时改制,时间长了,企业潜在的负担还会迅速增加,而职工的安置费用也会随之增大,“省直单位直接管企业,将投入很大的精力,必将影响省直机关依法行政的职能;政企不分也会造成行政权力内部化,甚至造成行政腐败行为。” 王冉建议,企业改制其实就是市场行为,资产重组、吸引投资的关键是要有人来,我们要发展集群产业、县域经济、特色经济,这样才有实力来完成改制工作。 也有人士认为,如何整改旧体制的积弊,如何引入切合时代的、切实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从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谋求生路,以及如何公正、科学、有效地保障原有企业及员工的正当权益等,都需要有关方面拿出大智慧、大魄力来。 在9月16日召开的会议上,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要求,省直单位必须把所属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今、明两年要基本完成所属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的制订和审批工作,已具备改革条件的可率先改制,确保2006年年底前改革改制工作“大头落地”,2007年全面完成改革改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