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爱心教育储蓄沈城遇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05:55 时代商报

  时代商报讯(记者刘巍)9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联合下发《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实施办法》(简称《办法》),对教育储蓄免税进一步规范管理。业内人士认为,《办法》实施后,将有效根治教育储蓄中存在的偷漏税问题。

  “新《办法》实施不会给沈阳教育储蓄带来多大影响,因为沈阳这块市场本来就没多大。”采访中一位银行界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可免收20%的个人所得税,但由于门槛太高
,教育储蓄自开办6年多来始终不温不火。普通市民不感兴趣

  教育储蓄专用于帮家长计划资金、应付将来孩子上高中或大学等非义务教育开支需要的储蓄品种,至今推行6年多了。按目前的利率,同等金额的钱存教育储蓄(存6年期按开户日的五年期定期

存款利率计),分别比不存要高出45%、67%和76%左右的收益,是当前国债和储蓄中收益最高的投资
理财
品种。

  “存三年期的教育储蓄,得往银行跑36次,谁有那么多闲功夫?”昨日,在中街附近一家交通银行办理存款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早知道有这个储蓄品种,但办理手续麻烦,她上银行咨询后,打消了办教育储蓄的念头。昨日,记者在银行现场采访了10位市民,80%的市民表示对教育储蓄不感兴趣。

  9月21日,记者采访了沈阳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几家

商业银行了解到,大部分银行的教育储蓄数额都少得可怜。由于“门槛”较高,将绝大多数市民挡在门外。

  一些市民对记者表示,教育储蓄数额有限,2万元的额度与目前学生高额的教育和生活费用相比,杯水车薪。另外操作手续麻烦,每月都要存钱,既花时间又花交通费。在目前的低利率时代,教育储蓄的基数太少,能优惠的利息非常有限。以6年期教育储蓄为例,到期后,其利息仅比一般储蓄高出657元,显然缺乏吸引力。相比之下,市场上的“替代产品”,如教育、婚嫁等分红型的保险,更多的吸引了家长的资金。低收入家庭更看好

  “我和孩子他爸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除去日常开销,剩不了多少钱。孩子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名。2年前,孩子考上初中,我和他爸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办个6年期的教育储蓄。每个月不管手头多紧,包括后来我失业在家,都是先存上钱,剩下的钱再安排生活。”昨日,家住大东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为孩子上大学,她选择了教育储蓄。

  记者了解到,尽管教育储蓄遭遇一般市民的冷落,但其免税优惠政策仍对低收入市民有一定吸引力,成为其为子女积聚教育经费的一个手段。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教育储蓄能放宽额度,降低门槛,再尽量简化手续,必然能得到更多市民的青睐。

  教育储蓄管得更严了

  时代商报讯(记者刘巍)昨日,记者获悉,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联合下发《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实施办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据了解,《办法》中规定,享受免征利息税优惠政策的对象必须是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在校学生,其在就读全日制高中(中专)、大学本科(大专)、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时,每个学习阶段可分别享受一次2万元教育储蓄的免税优惠,每一阶段教育储蓄本金合计不得超过2万元,超过2万元或一次性趸存本金的,则不能免税。

  另外《办法》规定,对违反规定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证明”,导致未缴、少缴个人所得税款的学校,税务机关可以处未缴、少缴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对储蓄机构以教育储蓄名义进行揽储,未按规定办理教育储蓄,而造成应扣未扣税款的,应向纳税人追缴应纳税款,并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来源:时代商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