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维发自重庆
重庆市政府近日出台《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该市非公有制企业有望在多个领域赢得和国企同等的政策待遇。
按照《规划》,重庆市将放宽市场准入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切实清除对非
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歧视、体制屏蔽等不公平做法。
事实上,非公经济目前已经成为推动重庆市经济增长的生力军。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占重庆市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6.2%提高到48.9%,7年上升了22.7个百分点,2004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70.1%。
但是,直至《规划》发布前,重庆非公经济依然面临“不公”待遇。主要体现在体制性障碍未得到彻底清除,扶持政策落实不够和服务滞后上。
为此,《规划》提出:“必须把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经验与教训、弱点与优势,瞄准中长期发展目标,实施新的发展战略。”
该《规划》还用近20页篇幅详细阐述了如何做大做强非公经济产业、完成非公经济产业空间布局、鼓励和扶持的产业等,并对近、中期重点投资项目方向与安排进行了细化。
重庆市计划给予非公经济“平等享受产业准入条件”,通过全面清理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依法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放宽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放开注册资本限制条件。
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社会保障、投融资、进出口、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享有同等权利。《规划》中多次使用了“与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享受投资主体待遇”等字眼。
据记者了解,重庆将出台《重庆市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该办法将规范一些官方部门的行政管理行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干预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
在实施《规划》的基础上,重庆计划在2007年使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达到65万户;2010年达到75万户;2020年达到100万户。GDP增加值计划从2005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37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6%;2020年达到18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