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短期融资规则亟须改进专家呼吁警惕企业套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04:4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唐昆发自北京

  “应当关注短期融资券发债企业的套利问题。”昨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和副研究员殷剑峰在一个小型研讨会上发出上述呼吁。

  在一项名为“短期融资券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研究中,殷剑峰提出,目前短期融
资券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他尤其提到要关注发债企业的套利问题,企业可能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转而存入商业银行,以更高的存款利率获取收入。警惕发债企业套利行为

  “需要警惕这一点,日本曾经发生过相似的情况。”殷剑峰表示,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商业票据的概念,企业通过票据融资并存入银行,而银行将上述资金投入

房地产炒作,从而促成了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

  殷剑峰称,目前还不能明确断定有企业已经开始上述运作,但是套利的机会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李扬也表示赞同,并称上述套利属于正常市场行为,关键在于制度漏洞必须得到封堵。“如果大量资金反复在银行间流动,而缺乏实体支撑,就容易形成泡沫。”李扬说。

  “还贷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一位商业银行债券交易员提出异议,目前来看发债企业拿到资金后的第一反应是偿还贷款,至于套利行为在目前的环境下似乎难以成立,除非企业通过财务公司等其他渠道或者与银行私下商定其他补偿措施,否则企业不可能获得太高的存款收入。

  “短期融资券的年收益在2.9%左右,加上手续费,企业成本大概在3.3%,我不相信哪家银行能拿出这么高的代价来吸收存款。”深圳一位银行业人士称,除非银行另有所图。

  此外,李扬还指出,发债企业“短借长用”的心态非常普遍,短期融资券对中长期企业债的替代效应值得关注。同时,专家们还呼吁,短期融资券体系应当保证备案制的纯洁性,推动承销商的竞争和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的市场化。中国预防流动性陷阱

  “中国可能正在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挑战,情况类似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日本。”殷剑峰称,一方面,

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人民币资产有效收益差相当可观,这导致我国外汇占款快速增长。而根据克鲁格曼的理论,上世纪90年代对日元升值的预期也促成了日本“流动性陷阱”的形成,这一点与现阶段的中国相似。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投资开始减速,考虑到原料价格上涨的因素,目前我国27%左右的投资增长必须下调10个百分点,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

  上述两点导致流动性充足,这一局面无疑将促使我国债市走强,货币市场利率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和发展可谓及时,反过来,短期融资券的推出也可以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增强央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为克服流动性陷阱提供条件。

  自5月底获准发行短期融资券以来,企业发债进行得如火如荼。统计显示,仅9月上半月就有数十家企业宣布计划发行短期融资债券,规模超过200亿元。与此同时,投资者尤其是银行对短期融资债券则相当追捧。“银行存贷比近期持续下降,目前大约为70%,这说明银行有30%左右的资金需要寻找出路。”殷剑峰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