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创模”的看点难点和亮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14:05 国家环保总局网站 | |||||||||
日前,只身挥汗南下广州,采访广州“创模”。回来后清理思绪,收获颇丰。经过梳理将广州的“创模”归纳为看点、难点和亮点,见诸报端,供其他“创模”城市探讨和借鉴。 一、三大看点 1、特大城市
已经“创模”成功的45个城市,大多数是中小城市,而广州是个有着1000多万人口、170多万辆机动车的特大城市,在同等级别的城市中,广州是个先行者。广州率先“创模”为其他特大城市趟出来一条道路; 2、超强实力 2004年,广州生产总值达到4115亿元,人均GDP达到6800美元,经济连续15年以15%的速度发展。广州所具有的经济实力是所有“创模”城市中最强的,经济实力强意味着“创模”起点高; 3、示范作用 广州在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显而易见,广州成为环保模范城市后,对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都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 二、三大难点 在中国有着700个城市的“财富榜”上,广州位列前几名。由此推理,有钱好办事,广州“创模”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其实不然。广州“创模”有着三大难点。 1、历史包袱太重 广州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城市的“年龄榜”上,排在北京和西安之后,位于第三位。在世界城市的“年龄榜”上,仅有希腊的雅典和意大利的罗马与广州同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广州都是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是荣耀,也是负担。广州是个典型的南国城市,受到当地人文观念的影响,市区布局局促,空间狭小,街道弯曲。据说,这是因为广州人做事生活都图眼前方便,人口实在住不下了,市区就往外边扩一点,再住不下了,就再扩一点,就像是一只蜘蛛在一圈一圈地向外结网,而现在的广州市就像是一张大蜘蛛网。尽管北京和西安也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市,但是,它们大开大合、宽敞舒展的皇城气象却是广州无法相比的。与目前45个“创模”成功的城市相比,也没有可比性,因为其中相当多的城市仅有几十年至百年的历史,这些城市规划相对合理,欠历史旧账相对较少。而现在广州人就是要在这样的一个老祖宗创下的基业上“创模”,既不能原地推倒重来,也不能改地另建新城,其难度可想而知。全市机动车超过170万辆,人口稠密,而且工业区与生活区混杂在一起,荔湾区每平方公里居民超过10万人。凡是去过广州的人,都会留下人多、车多、环境又脏又乱的印象。 2、环境质量欠账太多 全市有231条河涌,总长度913公里,基本成了排污沟,有的是劣Ⅴ类水体,水污染治理有着如此大的量和如此宽的面,这在其他城市还是不多见的;全市有17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居第二位,机动车尾气成为市区主要污染物。还有1万多家饭店的油烟排放,几千个建筑工地的扬尘和部分工厂的废气排放,使得广州市区每月降尘量高达每平方公里10吨,广州的天空罕见蓝色。垃圾总量正在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生活垃圾日产量已达4300吨。 3、“创模”时限太紧 2004年1月6日,广州市政府正式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创模”申请,3月1日,在全市“创模”动员大会上,确立了具体时间要求,“2005年年底各项‘创模’指标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的要求”。“创模”指标条条都是硬指标,今年年底就要求各项指标达标,尤其是河涌的治理,着实难度太大。 三、三个亮点 所有“创模”的城市在“创模”工作中都有着一些共性,例如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分工负责,群众参与等,同时一些城市的“创模”工作也具有一些创造性和地方特点,我们姑且称之为亮点。 1、政府理所当然为环境“买单” 按理说,广州是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方,也是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然而令我感到诧异的是,广州无论是环境建设的投入,还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基本都是来自政府,来自于市场运作的资金微乎其微。近10年来,广州市环保投入资金占2%以上,2004年达到了2.3%。按照城市发展和“创模”目标要求,开展了“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处理、节水和宜居”等七大工程建设,“九五”期间以来,每年投入约2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1999年以来,投入60多亿元,建成了西朗等4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到每日155.3万吨,铺设管网230公里。对于这个问题,广州政府的答复是:第一,政府应该拿这个钱;第二,政府就是干这个的;第三,政府拿钱建污水处理厂,比BOT等其他方式更能稳定运行。目前中心城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16%,2006年预计达到100%。因为全部是由政府“买单”,所以广州市的污水处理厂均运转正常。 2、聚小变而成大变 从表面上看,广州从去年才提出“创模”,而事实上,“创模”的工作早就开始了。当年李长春同志在广东工作时,曾要求广州的城市面貌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从那个时候起,广州就已经开始花大力气整治环境,而广州的环境每一年都在向好的方向变化着。1998年广州市已经动了“创模”的念头,市政府要求把“创模”纳入“三年一中变”的计划。在近8年的“创模”当中,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6年的谈“恋爱”阶段,培养和酝酿感情(实际上“小变”和“中变”都为“创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两年的“订婚”阶段,感情已趋成熟(向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提出申请,大多数指标已经完成,个别指标进入攻坚阶段);三是“结婚”阶段,瓜熟蒂落(“创模”成功)。 广州人喜欢文火煲汤,不惜花上三四个小时煲汤。我看,广州“创模”有点像煲汤,不急不躁,把该下的功夫都下到了,到了火候再掀锅,汤还能不好喝吗? 3、看重“创模”实实在在的回报 广州人讲究实惠。所谓实惠,就是看重实实在在的回报。对待“创模”也是一样,他们看重的不是“创模”带来的荣耀,而是“创模”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回报。广州市政府把“创模”回报归结为“五个明显”。一是城市总体环境质量必须得到明显改善;二是长效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制必须得到明显加强;三是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必须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全社会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必须得到明显提高;五是市民关心的身边具体环境问题必须得到明显解决。可以这样理解,广州得到环保模范城市之日,也就是广州实现“五个明显”之时。广州把“创模”当做了“借东风”,借此推动广州环境质量的“大变”。举例说明,国家“创模”指标只考核市区,广州所辖的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不在考核之列,但广州同样要求,同样考核。广州“创模”办公室的同志说,我们不仅要做好必答题,也要做好附加题。 广州以美食名冠天下,然而却找不出一道菜为“代表作”,可以概括广州美食的优点。广州人说,广州美食不是一道菜,而是一种敢于创新、善于包容的理念。也许广州人正在将他们的美食理念运用于“创模”当中,一道“粤式‘创模’大菜”即将揭锅,令人期待。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