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难金融生态持续恶化 海南金融加剧边缘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10:10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杨兴云 阳静纯 海口报道 葛东申最近一直忙于奔跑在各银行之间。 作为海南杰联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几乎跑遍了海口的各大商业银行,但最终还是没贷到款。”
尽管公司年现金流稳定在1000万以上,业绩良好,“但业绩没有用,银行不看这个,只看抵押物。” 葛东申说,公司成立10多年了,没有从银行贷到一笔款项。 事实上,鉴于海南贷款不易的严酷现实,如果缺钱,很多老板宁可借私人的高利贷。两年前,葛东申找私人贷了笔款,月利率高达3%,“现在已经涨到5%了。”葛介绍说。 央行海口中心支行有关人士证实了贷款难在海南的普遍性,“现在海南即便是上市公司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一般的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少放贷自然就少风险,同时还可使相关银行的坏账率进一步降低。” 经历金融风暴的海南省,面临的是持续恶化的局面。 持续恶化 事实上,贷款难仅只是问题的表象,其背后的根源是金融生态的持续恶化。 根据央行海口中心支行有关人士分析,当前海南经济金融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在全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背景下,海南经济趋冷。一季度全省GDP增长仅为7.8%,比全国低1.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海南金融生态存在着大量值得忧虑的现象,比如“两个99%”和三个层次的“贷款挤出”现象。 一个99%是指2004年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的99%;另一个99%是指海口和三亚地区新增贷款也占全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的99%。 与“两个99%”现象密切相关的是三个层次的“贷款挤出”。第一个层次是贷款正在从大中城市以外的地区挤出;第二个层次是贷款正在从省内企业中挤出;第三个层次是贷款正在从广大中小企业挤出。 除此之外,这位人士认为,金融主体严重缺位、金融服务不断缺失、金融资源日益流失、金融功能逐步弱化已经成为海南金融业生态日益恶化的重要表征。 1998年,海南的金融业在遭受重创之后,整个金融体系急剧收缩。海南迄今为止没有一家外资银行、没有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和没有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经营业务,连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只有光大和深发行两家,且网点很少。 金融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再保险公司、农村合作银行等严重缺位,担保公司、评估机构也只有几家,保险公估行还处于空白。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2004年,海南省存款占GDP比值逐步加大而贷款占GDP比值在下降。“这说明海南地方汲取金融能力在逐步增强,而本地实际掌控金融资源的能力在下降。对这种现象的一种合理解释就是本地银行大量汲取本地资金,通过上拆借总行,从而使资金流向富裕地区。”央行海口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有关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海南金融机构存差在持续扩大。1995年末,全省贷存比为100.1%;到2005年5月末,全省贷存比降到75.3%,比1995年低25个百分点。2005年1-5月全省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之比仅为6.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34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显示,近年来海南金融资源在不断流失。” 此外,金融支持海南地方经济的力度不断减弱。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不适当,2004年全省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的比例高达95%以上;二是金融资源在地域上占有不均衡,海口、三亚占有的金融资源高达85%以上,各市县特别是广大农村占有金融资源甚少,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差距大,“二元金融”现象客观存在;三是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力度不断减弱。从2000-2004年统计数据显示:贷款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说明金融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在不断减弱;四是金融产业贡献度逐年递减。近几年来,海南金融产业贡献率呈下降的趋势:从纵向比较来看,2004年海南省金融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别为13.5%和5.2%,比1996年分别下降10.1和4.5个百分点。 “此外,海南金融保险业上缴的营业税自1996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这都说明了海南金融业的产业地位在走下坡路。” 数据显示,2004年海南金融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偏低,比全国平均低3个百分点。 冰冻三尺 事实上,海南建省初期的前3年时间里,金融业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 但好景不长,1993年夏天,国家经济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一出台,部分金融机构有的资不抵债,有的濒临破产。特别是城市信用社、海南发展银行、信托租赁机构相继被关闭或被停业整顿,海南成为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重灾区。 分析人士认为,海南金融超极限发展的直接后果就是破坏了金融生态环境,导致金融资源价格扭曲,造成虚假供求关系、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损伤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市场分割和大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恶意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现象非常突出,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能力。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海南发展银行、34家城市信用社、11家信托投资公司相继被停业整顿或关闭,信托业、金融租赁业、城市商业银行先后退出市场。海南省政府在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已经形成了谈金融色变和“不碰”金融的观念。 “这些观念已经对海南金融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央行海口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有关人士表示。 此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资金实行全国统一调动,上收经营管理权,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集中管理,县支行基本上没有信贷权和财务管理权,导致海南银行大量吸收本地资金上存总行,从而使资金流向富裕地区,即使在海南拥有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仅为5000万。 事实上,由于各商业银行普遍对信贷管理采取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新贷款形成的风险加大了处罚的力度,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责任制,海南国有商业银行普遍产生了“惧贷”心理,陷入“三难一怕”(收贷难、收息难、资产保全难、怕失去工作)的境地。 在上世纪海南经济泡沫中,四大国有银行的海南支行成为最大受害者。随着四大行股改和上市的进程,四大行改变了以往不计成本、广设网点的经营策略,四大行海南分行越来越受到总行“冷处理”。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的淡出,造成农村信用社“一社难支三农”的局面,金融支农的效应降低,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受阻,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弱化。而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机构这一“抽血机”完全脱离了农村金融市场,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失血”过多。 其实,作为当地的父母官,从王岐山到卫留成都极力想恢复海南金融业。 尽管出任海南省委书记不长,但在王岐山在2002年底到2003年4月出任省委书记期间,争取到了国家开发银行60亿元的贷款支持,并开始化解当年房地产泡沫造成的金融后遗症。 而曾任中海油董事长转而执掌海南的卫留成,2003年10月出任海南省代省长时,便提出海南将以“工业立省”、“金融立省”并重,并有意重组关闭长达5年之久、仍处于清算状态中的海南发展银行。 然而,一年过去了,海发行的新生至今没有定论。 复元之路 目前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合理,正在加剧海南金融边缘化趋势。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逐步向大中城市、大中型企业、优势地区、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而海南由于经济总量小、大型企业少以及缺乏优势产业,再加上上个世纪末金融过度发展破坏了海南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信用环境,挫伤了海南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而据央行海口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处长吴鹤立介绍,海南目前有中小企业20万余家,但每年能够办理“贷款证”并通过年审的只有4000余家,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1/50。 2004年度,海口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新增额只有1.42亿元,仅占到海口各银行对外贷款总额的0.2%。 由于金融机构融资功能弱化,给海南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海南省发改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海南商业银行将大量信贷资金上存总行的直接结果,就是造成海南资金的严重匮乏,众多企业出现贷款难现象”,他表示,希望国家和有关金融机构扩大对海南的信贷投资规模,在金融政策上对海南采取一些照顾措施,促进海南经济的良性发展。 据吴鹤立估计,海南各家商业银行上存总行的资金总量在100个亿以上。 对于银行“惜贷”及将大量资金上存,导致海南企业贷款难,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一些商业银行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工行海南省分行办公室负责人刘欣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银行对申请贷款企业的评估所采用的都是统一标准,应该说不存在难与不难的问题,“如果在相同评估条件下,海南企业感到贷款难,那只能说明海南企业与其他地区企业在管理水平、发展潜力和赢利能力上存在差距。” “海南究竟有多少足以吸引银行关注的企业和好的项目?”刘欣然反问道。 刘欣然认为,资金外流和贷款出现负增长恰好说明海南银行业的理性,不能因此就断定海南金融生态恶化和被边缘化,“看海南金融不能只看贷款规模,而应看贷款质量和不良资产下降的情况。” 建行海南分行信贷部门一位人士也表示,银行是企业,就必须考虑经营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能不能贷款和贷多少款完全是银行根据市场状况作出的判断,至于说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那应该是地方政府考虑的问题,即如何为银行放贷创造良好的环境。” “海南的问题不是金融的问题,而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刘欣然表示。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趋于更加理性的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将扭转海南持续恶化的金融环境。 卫留成省长在上任后曾公开表示:“我想经过几年的努力,重新盘活海南几家金融机构。像海南发展银行,如果通过重组,或者通过外资进入,把这块被摘掉的牌子重新在海南挂起来,将对重塑海南金融形象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 在海发行重组遥遥无期时,卫留成已经将几个石化、造纸等投资高达几百亿元的大项目引入海南,推进海南的工业立省。这些优质的大项目都将是各家银行争夺的对象,因此在这些大项目获得银行支持,是否将带动海南从泡沫经济中恢复过来,并开始建立健康的金融环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