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宜 北京报道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产品——人民币利率掉期,已经初具雏形。
可靠消息称,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提交的两份方案已经摆在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案头。
9月13日,国开行在北京郊区召开关于掉期的小型研讨会。央行货币政策司、金融市场司的领导,数10家中资银行,包括中银国际和国泰君安两家券商,以及瑞士银行和花旗两家外资银行相关人员均悉数到场。
国开行的掉期市场算盘
在债券市场上大有作为的国开行积极推动掉期利率。如果方案最终获批,作为规则制定者,就是做了一件“对市场所有人都有利”的举动。
其实,一直在倡导“开发性金融”的国开行,除了可以获得市场的良好口碑外,自有他的考虑。
当被认可和市场交易对手开展掉期后,国开行就成为事实上的做市商。在从客户手中接过大量利率不匹配的头寸后,做市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持有的掉期风险平掉。在双边报价的过程中,只要市场交易量足够大,做市商几乎可以坐享买卖价之间的无风险利差收益了。
如果看准了利率风险变动对自己有利,掉期接盘者也可以选择不平盘。持有头寸,当利率向它预测的方向变动时,赚取更为可观的投机收益,当然,这样做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会更大。
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交易量也最大的一种衍生产品,各个机构肯定是看到了利率掉期市场潜在的巨大利润,对掉期趋之若鹜的远远不止上述两家已提交方案的银行。
尽管央行没有确认收到光大银行的最终方案,光大方面则向本报坦承,“方案已经修改过几次。”
成为利率掉期的接盘者需要具备极高的风险管理能力。这一点,国开行目前具备了天然做掉期的优势,这是其他国内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国开行可以极其灵活地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债,将其持有的大量掉期头寸对冲。
在目前债券市场“求大于供”的情况下,国开行一直是债市最大的发债主体,时常会创下申购倍率的最高纪录。
有了这种主动负债的优势,国开行要做的只是将掉期头寸接过来之后,过一下手,马上在债市上通过发债将风险对冲。这是目前国内,没有另外第二家金融机构可以做到的。
而国开行采用的正是这种100%无风险的套利模式。
不过,在9月13日研讨会上,国开行向在场的金融同业承诺,即使将来成为掉期做市商,主要不会自己持有头寸,而是很快通过发债方式,将这些头寸平掉。
而亚开行在提交利率掉期方案前,今年早些时候,获得监管部门首肯,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
尽管不像国开行那样有“核心优势”,央行的态度非常“宽容”,“根据每个行业务特点不同,方案可以各有区别。我们不在乎具体方案一定要统一,主要研究他们所涉及到的政策。”央行一位工作人员对本报说。
掉期市场能否活跃?
其实,在发达的金融市场,掉期绝对是一种主流的衍生产品,从交易量和影响力来看,远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在目前的金融市场,就像央行此前在6月推出的债券远期交易,一直交投极其冷淡。
但是,需求并非不存在。
7月21日汇改后,在大部分交易日里,几乎每家商业银行都面临因汇率变动而遭受的或大或小的损失。
尽管,20天后,央行随即推出远期产品,但这并没有将商业银行暴露的敞口风险完全释放。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外汇交易员们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从而无法计算出远期产品的合理价格。
“利率问题不解决,银行的远期报价永远都是一个奇怪的价格,这样持续下去,商业银行一年可能会亏掉几千万美元”。一位国有银行的外汇交易员称,汇改后,利率改革的压力从来没有如此沉重。
事实上,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一直在缓慢地推进着。但是,当利率完全放开后,没有避险机制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掉期是规避利率变动风险最有效的一种金融工具。作为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配套措施,掉期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央行一位工作人员对本报说。
而更为重要的是,只要商业银行的贷款和存款之间出现利率不匹配的情况,就会有做掉期的需求。而随着利率市场化广度的逐渐扩展,银行对掉期的依赖将会越来越强烈。
根据利率掉期的原理,只要是资产负债利率变动不一致,就存在不匹配风险,而在一个有效的市场,这种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掉期转嫁与市场接盘者,从而自己锁定收益成本。
假设央行进一步升息,除了商业银行的利差缩小,还将出现利率倒挂的损失。这对目前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差的大部分中国银行来说,这是无法想象的。
此外,从明年1月1日起,除原有的浮动利率贷款外,居民可以选择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贷款,对于长达20年的房贷,这期间成本变化是银行难以预料的。
然而,现实是即使需求强烈,基于目前商业银行内部架构的一些不合理,推动利率掉期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流动性和资产负债匹配,商业银行这两个最关键的风险源头分别由资金营运部和资产负债部负责。资金部掌控全行的资金流动,资负部则负责控制资产与负债间敞口的大小。
但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与资金交易部运作几乎是脱节的——匹配由资负部来做,但掉期的操作,却需要资金部在银行间市场中得以实现。
而且,由于目前资金部的交易员们对银行自身所面临的利率敞口风险,并没有切身的体会,是否有动力在掉期市场操作?
看来,各个部门的配合联动将是推动利率掉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