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对结构性难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 16:18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刘晓午 来源:中国经营报 编者的话:作为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两个重要指标,8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CPI以同比上升1.3%的增速创下23个月来的最低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却上涨了5.3%,且今年一直维持在5%左右的增长。是否可以就此判断通货紧缩的苗头已经显现,经济学家们的观点依然存在分歧。下一季度CPI是否继续回落至关重要。
9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8月CPI同比上涨1.3%。上游企业与下游消费之间的价格持续数月出现背离,生产与消费脱节。有学者认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中国经济将面临通缩风险。 需求减少,物价走低 8月底,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宣布第四季度大幅下调价格。事实上,2005年PPI中的黑色金属价格同比增速一直持续下跌,8月份出现了少见的普通中型钢材价格同比下降0.7%和线材价格同比下降2.8%。上半年国有重点钢铁企业利润虽然同比增长27%,但增速比去年回落38个百分点,同时增亏48.06%。钢铁企业身处利润增速下滑和亏损扩大的尴尬之中。 “作为宏观调控敏感而且重要的钢材价格正在进入下降的通道,这表明宏观经济的需求正在减弱,经济正在向下运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说。 8月份的经济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尽管8月份PPI同比增长5.3%,与上月基本持平,但PPI中的生活资料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已经出现了某种联动性下跌。一方面,受制于原油价格,生产资料持续高位震荡运行,增幅收窄;另一方面,生活资料价格下跌0.3%,连续5个月下跌,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的核心物价的走低。 “需求的减弱将拉低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走势。钢铁产业就是一个例子。现在看来不仅是下游消费品的价格下降,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也将走低。除了高油价引起的公共服务等价格上涨外,其他产品价格将全面走低。这是未来物价走势的重要趋势。”袁钢明说。 “商务部公布的供过于求的工业品比例正在扩大。”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健说,“从中长期趋势来看,明后两年工业生产将全面过剩,物价也将持续回落,中国经济进入通缩。” “CPI和PPI之间形成的‘剪刀差’表明,很多产品都滞留在库房,没有进入流通领域,造成了生产和消费的脱节。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就会导致通货紧缩现象加剧。”赵锡军表示。 成本上涨,价格下跌 “8月CPI的主要特点就是除了公共服务价格在上涨之外,其他多数价格都在下跌,特别是粮食和食品。第四季度秋粮上市,粮食和食品价格将继续下跌,物价下跌将更加明显,预计第四季度CPI将下跌到1%以下。但全年CPI将保持在1.5%左右。”王健说。 中信证券高级宏观策略分析师陈济军持不同意见。他认为,8月CPI的走低不能证明物价持续向下的趋势。“8月CPI走低主要是食品价格下跌因素造成,由于粮食和食品价格占CPI权重的三分之一,所以直接拉低了CPI 0.5个百分点,但粮食和食品价格的下跌不具有可持续性。”此外,扣除能源以外的核心通胀率已经从6月份开始回升。在高油价时代,决定核心通胀的因素,如劳动力成本、煤电油运、服务业价格处于上涨的态势,成本性通胀压力仍大。 “政府管制的公共服务品价格的上涨属于成本性的推动,而非需求性推动。对于下游同质化竞争的制造业来讲,由于产能过剩,价格不可能因为生产要素的上涨而上涨。更何况,现在上游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已经开始大幅度回调,上游和下游制造业价格开始全面下调。”袁钢明说。 解决结构性矛盾是关键 事实上,高油价下的成本性通胀压力和生产过剩下的消费物价通缩压力几乎同时存在,主要原因就是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短缺和竞争性行业的产能过剩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造成了一直以来PPI与CPI的分离现象:上游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难以向居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而影响货币政策对于经济运行的调控效果。 在此背景下,如果只动用简单的货币政策进行总量或者价格调控似乎是治标不治本。放松银根固然可以平稳物价,提高投资增速,但难免会引来新一轮投资热,重回高耗能的投资推动GDP增长的老路。 赵锡军说:“当务之急是动用财政政策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问题。一方面,利用财政资金投资公共服务领域,如医疗服务,解决社会公共服务的短缺;另一方面,创造公平市场竞争平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价格传导机制通畅。” 袁钢明强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必须并举。“从2004年8月份开始,货币贷款增速从20%回落到15%左右,现在已经持续一年时间了,持续的收缩最终会在未来减少需求。现在应该是松动银根的时候了。同时,还应该采取减税和减轻农民负担等措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真正启动消费打下基础。” 王健认为目前政策着力点是从制度层面上调节收入分配关系,防止贫富分化进一步扩大。“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但居民收入并没有明显增加,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这导致了全社会储蓄率居高不下,储蓄转化成投资,消费拉动的效用并没发挥出来。所以应该是通过改革,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相关链接 央行调查:居民对物价满意程度降低 9月13日,央行发布的2005年3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当前物价的满意程度降低,未来物价走势预期不乐观,但未来增收信心较强。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12.5,比上季降低1.4。其中有25.1%的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有12.6%的居民认为物价“令人满意”。 从统计局公布的CPI看,今年物价涨幅逐渐回落,但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却逐季走低,居民的感受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自年初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飙升,受此影响,国内煤、电、油、运价格不断上涨,商品房价格又居高不下住房价格不包括在CPI中,居民对物价感到一定的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