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玉宝
洛阳报道
十三朝帝都的辉煌和建国后作为工业基地的骄傲,让洛阳一度拥有双重的自信。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甚至是停滞发展,以及老工业基地的种种问题,又让洛阳
极度自卑。
几度工业挣扎之后,至2001年8月,洛阳市委确立了“工业强市”战略,并开始了新一轮工业结构调整。首先是剥离老工业企业的社会职能,目前已基本剥离完毕,而主辅分离仍在进行中。
一个不易解读的特点是,洛阳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转型基本上都是在自我改造,来自外部的资金支持和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少之又少。显然,这和庞大的转型资金需求不成比例,也因为此,基地转型异常艰难。
洛阳老工业基地如何重振,洛阳牡丹能否依然红艳,为此,记者专访了洛阳市市长李贵基。
老工业基地之惑
《21世纪》:工业经济是洛阳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洛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同时存在历史包袱较重的问题。作为市长,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李贵基:洛阳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支持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期间,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项安排在洛阳;“二五”期间,洛阳又承接了3项重点项目;“三五”、“四五”期间,又相继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改革开放后,市区又接受了多个“三线”重点建设项目的搬迁安置工作,逐步形成了洛阳现在这样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洛阳老工业基地为我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工业化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但是,也正因为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与国家其他老工业基地一样,洛阳工业经济形成了较为封闭、僵化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在经济转型时期就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洛阳老工业基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利润、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利税从1995年的25.8亿元逐年下降到了1999年的18.6亿元。一拖在效益最好的1996年,完成销售收入42.7亿元,利润1.47亿元,利税2.59亿元,到了最困难的2000年,仅完成销售收入2.4亿元,利润-2.1亿元,利税-1.3亿元;中信在效益最好的1994年,完成销售收入6.17亿元,利润319万元,利税3300万元,到了最困难的1996年,仅完成销售收入5.4亿元,利润-1.6亿元,利税-1.5亿元。
转型路径之一:老工业改造
《21世纪》:洛阳也在自我调整,老工业基地的改组、改制、改造和转型调整进行得如何?而国家此次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亦将洛阳列入老工业基地给予政策支持,请谈谈洛阳的申请情况。
李贵基:洛阳是工业主导型城市,工业兴则全市兴。为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提出了“工业强市”战略,确定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新产业”的工业发展思路,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改组、改制、改造。
几年来,我们先后规划和启动了两轮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结构调整项目。第一轮从2001年开始,重点实施了一拖等16户大企业的48个结构调整项目,即“1648”工程,总投资146亿元,项目完成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50亿元。从2004年开始,我们启动了第二轮结构调整,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洛阳建设成为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目前,老国有企业的技术装备、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了迅速提升。
二是积极推进国有大厂体制和机制创新。在省、市结构调整政策的引导下,国有大厂求创新、求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少企业都主动出击,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整体或分块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资合作,努力实现产权多元化。不少企业还瞄准资本市场,加快改制上市步伐,目前已有4户上市,2户通过上市辅导验收。
三是企业主辅分离和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步伐加快。3家企业已经完成辅业分离,一拖16家辅业单位的分离改制正在实施,白马、黄河水泥正在进行辅业单位资产审计评估,洛玻等企业已经拿出了分离改制方案。到今年年底,洛阳大中型企业学校分离工作可全部完成。企业医院分离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四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预算6000万元,用于工业结构调整项目贷款贴息。我们还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努力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洛阳工业经济发展大见成效。
2004年,洛阳市生产总值达到9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提前实现了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6.3亿元,增长31.8%,对GDP的贡献率达5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771亿元,增长36%;利税总额74.3亿元,增长41%;利润33.3亿元,增长74%;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47,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洛阳正在积极争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同的政策支持,目前已将申请报告报至河南省政府。如果能够享受到这些政策,我们将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发展的步子会更快一些。
转型路径之二:构造四大支柱产业
《21世纪》:《洛阳市“十一五”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规划》中提出并确定先进制造业、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有色金属为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形成以上支柱产业的原因?如何整体协调实现上述产业的发展?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预期?
李贵基:发展四大产业基地,洛阳除了有着坚实的工业基础外,还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地理区位优势,洛阳位于中原腹地,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十分便利。二是资源优势,洛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钼储量居全国之首,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三,煤炭、铝矾土、白钨、硅石等储量也非常丰富。洛阳还是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富水城市,境内河流和大中型水库较多,地下水资源充足。三是科技人才优势,洛阳拥有部属科研院所14个,有15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在充分利用上述优势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资金支持和项目拉动力度。通过努力,四大基地已初具规模。
先进制造业基地方面,已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71个,总投资136.8亿元。今年,我们还要确保一拖1万台重卡、中硅公司300吨多晶硅、中信重机矿井提升机等项目竣工投产,新开工洛铜10万吨高精度电子铜板带、一拖4万台重型柴油机、洛玻浮法玻璃生产线搬迁改造和超薄玻璃二线等项目。
铝工业基地已拥有年产45万吨电解铝的能力。现正在实施伊川20万吨热轧、冷轧铝板带,新安15万吨铝板带和2万吨铝箔,偃师1万吨铝箔等5个铝深加工项目,这些项目今年国庆节前将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全市铝深加工能力将达到38万吨。同时,新安县年产120万吨氧化铝项目一期40万吨明年10月份建成,从而形成从原料到电解铝再到铝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石化工业基地,已形成500万吨炼油、35万吨PTA、10万吨长丝、10万吨短丝和2万吨双向拉伸薄膜的生产能力。2007年项目全部建成后,洛阳石化销售收入将突破400亿元。
电力能源工业方面,已形成了294.5万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在建项目全部完成后,我市发电企业装机容量可达630万千瓦以上。
下一步,我们要在继续壮大四大产业基地规模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千方百计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1世纪》:相关的问题是,重工业的发展给土地、水和环保带来了很大冲击。如何解决上述矛盾,以有效实现和谐发展?
李贵基: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经济的增长。在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在土地资源上,着重加强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大力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等“三项整治”,充分挖掘闲置和低效使用土地的潜力,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加大储备土地力度,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
在环境保护上,以水资源和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如将市区污染严重的洛波集团部分生产线予以关闭,在汝阳县筹建了两条日产4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年底前可点火生产。
水污染治理方面,我们专门立法,对陆浑水库水源进行保护。投资6000万元,对贯穿市区的河、大明渠、秦岭防洪渠进行综合整治,将使过去的脏河、臭渠面貌彻底改观。
经过努力,我市出境断面水质在河南省处于领先位置,交通噪声控制跃居“2003年全国十大安静城市”榜首,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例由2003年的26%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69%。
转型路径之三:营造大洛阳战略
《21世纪》:如何实施和营造“大洛阳”发展战略?以及政府对新区发展的规划和期待?
李贵基: 洛阳的发展要坚持中心城市、县区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增强城市功能。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南环城高速和规划建设的五县环快速连接线为依托,加快距市区30公里左右卫星城的发展,逐步建设数十个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卫星城,推进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发挥洛阳联贯东西经济带的区域优势,增强洛阳在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中的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
洛阳老市区东西长、南北窄,发展空间有限,已经不能适应洛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应发展的城市建设思路,在加快老市区改造的同时,在洛河以南规划建设洛阳新区,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洛阳新区规划面积71.3平方公里,由行政、商业、文化、大学城、科技园区等六个功能分区组成。目前新区开发建设33.59平方公里,已基本实现“成规模、聚人气、出形象”的目标。
转型路径之四:协调与引进
《21世纪》:除练好内功之外,洛阳如何协调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与郑州等周边城市的关系?同时,又如何迎接国内外产业升级,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国内东南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在迎接产业转移中,如何取舍以和目前的工业发展战略相策应、相补充?
李贵基:构筑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省委、省政府在中原城市群战略构想中,提出要着力打造郑洛工业走廊。无论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还是从历史地位、城市规模、地理位置来讲,洛阳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郑洛工业走廊的重要支撑点,洛阳要进一步加强与包括郑州在内的周边城市在人才、资源、交通、通讯信息等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强化在整体规划中的相互衔接,实现政策互通,优势互补,资源统配,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促进产品、要素市场的一体化,为实现中原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