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个人集资建房:另类应对房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12:22 《资本市场》

  文/本刊记者 刘鹏

  于凌罡,男,32岁,京城首例个人集资建房倡导人。2004年,以倡导合作建房而蹿红,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饱受非议。他强烈抨击了目前住房补贴不到位、有限的补贴落到了“砖头”而非“人头”的政策弊病。

  如今的于凌罡似乎已成为“个人集资建房”的代名词。这位曾经是联想集团一名普通技术工程师的年轻人始终固执地认为,个人集资建房的费用将比开发商开发低40%。“北京的房子最合理的定价应该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由于他在2004年提出“合作盖房”的理念并逐步付诸实践而使其名声大噪。

  在持续以“蓝城木鱼”的ID在绿野、新浪、搜狐等十几家网站上发帖子,号召想买房子的网友组织起来,进行个人

集资建房后,于凌罡又于2005年3月,在北京正式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首例合作建房法人实体——“北京合作蓝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自己任法人代表兼董事长,合作建房开始进入实质阶段。

  一时间,在关于个人合作建房——这个高房价下解决普通居民住房问题美丽梦想的召唤之下,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很多地方纷纷出现了个人合作建房的先行者。

  “对于个人集资买地,从土地市场这方面来说是行得通的。至于后期开发是否符合开发土地的资质要求,目前相关法律还不是很明确。”虽有相关政策部门态度积极,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于凌罡倡导的是非盈利集资建房,不属于非法集资,但梦想终究是梦想,最终很可能破灭。

  最新的消息是8月10日于凌罡计划以9000万元购买的朝阳区芍药居甲2号用地,被北京隆华广厦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9273.15万元获得。地价过高、外部融资条件不够优惠等诸多因素使他最终放弃了这块地。

  “和我一起参与集资盖房的人各个年龄段都有,有硕士有博士。但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没有房子或者没享受到福利分房。” 于凌罡介绍说。

  在记者问及他对房改政策的看法时,于凌罡认为,随着房价的不断高涨以及经济适用房的限量供应,中国的房改现在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货币分房作为一种福利政策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据记者了解,根据当时的北京市房改方案,无房或住房未达标的北京市公职人员,在购买经济适用房、

商品房和腾退的旧公房时可以申请住房补贴。

  而于凌罡对这样的方式很质疑:市场经济社会,应当通过市场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中国最理想的房改就是以市场方式,让自主消费来解决问题,但其前提就是合理的房价,我们北京市居民能承受的房价就应该在3000元以内。

  “应当鼓励老百姓把钱拿出来买房,然后把房价定在每平米3000元以内,政府是要补贴到人头而不是砖头。国家要鼓励买房消费。但目前国家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明显不合理,是典型的补贴到砖头的政策。”

  “不当补贴是一个可怕的影响深远的问题。” 于凌罡强调:“目前的房改补贴,在打着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口号的前提下,已经直接背离了其初衷,即有限补贴最需要住房补贴的中低收入人群。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个家庭要想享受这一补贴,前提就是能买得起经济适用房,而在目前经济适用房依旧存在暴利,而且供应严重不足的前提下,这一补贴的公正性,几乎完全无从谈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