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对话11位美议员 敏感经济问题妙语回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06:0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王艳华 左志坚 上海报道 9月9日,中加经贸论坛的演讲结束之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开始不停地发名片。
“有几十个人围上来,我一盒名片都发光了。”回到宾馆的刘永好对本报记者回忆说。这些加拿大商人对新希望比较感兴趣,有谈合作的,也有介绍自己公司的,“还有的讲对中国民营经济一直不了解,现在清楚了”。 在那次演讲中,刘永好提了几组数据:截至2004年底,中国个体私营企业约3000万户,在民营部门工作的员工超过1.5亿人,是解决新增就业最多的部门;对GDP的贡献为50%,是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多的部门;2004年,全国民营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500万美元的有2100家。 这些简单的事实不仅让加拿大人有些惊讶,在之前刘永好对话美国议员时,对方也是一脸好奇。 刘永好对话美议员 9月8日,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十一位众议员端坐在中国企业代表团对面。双方就当前中美经贸的热点问题逐一交流,作为中国民企的代表之一,刘永好屡次被议员提问。 比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一案,有位议员说,“当时我是支持中海油收购的,但是整个众议院只有三个人支持。反对理由有两个,一来石油是敏感行业,二来中海油是政府控制的石油企业,他们认为敏感行业不能让中国政府控制”。 然后,话题抛给了刘永好。 刘回忆说,“当时我就讲,这个事情一方面是中国公司对美国议会的情况还不够了解,另一方面美国的市民和公司对中国也不够了解。实际上我认为这是一个纯粹的企业行为,双方都不够了解所以造成现在的结局。我希望美国的议员能多到中国大地上走一走。” 另一位议员则抛出敏感的纺织品问题,“中国的进口产品越来越多,剥夺了我所在州的很多就业机会,你怎么看?” 刘回应道,“据我所知中国现在有2000多万个个体私营企业,1.5亿员工,这里面有相当部分是从农村西部地区来打工的农民工。纺织品大多都是这些民企生产的,这些企业的员工每个月大概挣120美金左右,这120美金对中国西部的农民来说是很大的一笔收入,他们也有过好日子的权利,有改善自己生活的权利。对中国企业来讲,他们有按照WTO框架和市场规则进行贸易的权利。通过这个角度,我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中国这些企业,和他们背后1亿多工人,特别是农村来的朋友。” 同样敏感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刘永好更无法回避,因为新希望每年要从美国进口价值1.5亿美金的大豆作为原料。刘对议员说“升值对新希望当然是有利的,但是中国轻纺工业产品竞争力就会下降。升值对不同的企业影响不同,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要慎重对待”。 对海外并购一事,刘回应议员说,“在WTO框架下,谁收购谁都是正常的。中国很多石油企业都是外商投资的,银行也有外资。在这些方面,中国社会并没有反对的舆论,政府也没有特别的限制,美国反对的声音这么大,可能还是因为市民和议员对中国不够了解”。 刘永好民生银行大股东的身份也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刘对这个身份的解释是,“这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多元化的发展下,市场经济的进程正在积极的推进”。 从上午9点谈到10点半,因众议员要参加表决,这次会晤方告结束。在刘永好的记忆中,中国企业家有幸与美国众议员对话,这在以前好象还没有过。然而正是这次对话,让刘感觉到,“他们可能以前对中国的民营企业不够了解,所以对我比较感兴趣”。 “柯克们”的反应 与刘永好在华盛顿见面的议员中有一位是马克·柯克。这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议员曾在国会山引起不小震动,他作为发起人直接推动了美中关系工作小组在6月30日成立。 柯克的伊利诺伊州正是美国很多大公司的所在地,出现在原定主席访美行程中的波音就在这个州,此地区的联合航空、摩托罗拉等,也都在中国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柯克在发起成立这个小组时就表示,如果美中关系不好,或者中国经济陷入低谷,那么伊利诺伊州的就业率就会受到影响。 对他来说,9月8日与中国企业家的会面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把与其对话的中国企业家称为“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 与刘永好同时在坐的还包括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海尔集团副总裁吴克松、中兴集团北美区经理、中国工商银行高层、某纺织协会高层、天津天士力制药的高层等人。 “很显然,在这个房间里就座的国会议员都很清楚,民企精神在中国依然存在并且发展得很好。”这位与柯克共同发起建立美中关系小组的议员拉森说,“今天的会议给了我们另一种修补沟通障碍和观点差异的新方式。” “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是全面提高中美关系的关键点。”在会见企业家后,拉森给本报的新闻稿一语道破玄机。 三团体再向美国行 刘永好于9月8日当天随贸促会中国企业家代表团离开美国赶赴加拿大。3天之后,又随着同一个团再次折回美国,这次的成员更多,其中包括了中共十六大代表、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 9月11日晚,代表团抵达纽约之后,代表团的企业家将根据自己不同的业务需要,分头前往芝加哥或留在纽约。 蒋本人将在纽约停留3天,参加12日开始的“美中企业高峰会议”。该会议由华美协进社和中国企业家50人论坛共同举办。今年是此次峰会的第二届,议题为“中美商业关系的下一章”,将对影响中美关系的经济、文化、管理等诸多因素趋势进行讨论。 参加此次论坛的公司将包括,IBM,GM,INTEL,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等有名的巨头,来自中国的上汽、海尔、联想等高层也将出席这次会议。 海尔集团的美国区CEO,Michael Jemal会主持13日上午10点的一场小组讨论,其话题为“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竞争”。 “国务委员唐家璇和经济学家樊纲肯定会在此次会议上发言”,日程尚未最终敲定之时,华美协进社的工作人员做了如是回应。其中,国务委员唐家璇将为会议的最后一位发言人。 蒋在电话中透露,“在纽约的活动将主要是参加企业峰会,并与自己的合作伙伴见面”。并且,作为此行的一个重要安排,蒋锡培可能会与纽约市市长等政要会面。 9月13日,纽约与芝加哥的中国企业家再次集合,并将直接去参加14日在佛罗里达的另一个论坛,之后15日在某地安排有另外一场商务活动后,16日从洛杉矶返回北京。其中14日还将去迈阿密的石油区参观。 就在贸促会的企业家代表团赴美前,另一个重要商业团体,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也在美国活动。 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向记者证实,这次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确实带了一个团出访美国。据记者了解,该团由商会会长和秘书长带队,其中包括很多国内纺织企业,其访美主要目的是为了棉花采购。 曹透露说,该团于9月7日出发,虽然他否认本次出访与胡锦涛访美有直接关系,“9月份恰好是采购的季节,时间上与胡主席访美可能是个巧合”。 但这次采购显然能对能够对缓和一下中美纺织贸易摩擦起到积极作用。据曹透露,中美纺织贸易新一轮磋商目前仍在选择时间和地点,“还在安排”。 此外,记者从两个消息渠道证实,全国工商联也会在近期组团出访美国。 经济外交溢出 刘永好、蒋锡培本次出访都是受中国贸促会之邀请。刘永好认为,“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展示中国市场经济下,民企、外资都在发展的格局吧”。 民企直接对话美国政要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任晓研究员看来,这是“让美国议员了解中国变化,转变其观念的重要方式”。 任晓则认为,我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了解美国怎么运作的,比较习惯于政府对政府的方式,“但是先熟悉美国的规则是一种很必要而积极的方式”。 此前,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等许多案例,让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拓展的步伐暂停了一步,而对于原因的理解中,诸多舆论就认为这与“政治原因”有关。 “收购本身并不存在问题,但在某些时候,它就是个问题。”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研究主任这样说。 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压舱物”,经济这张牌是在特定的时候拿出来用的,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分析认为,“在目前竞争与合作因素并存的中美关系中,强调经济互补,强调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向自由为上的美国强调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自由空间的重要举措。” 作为中美关系的重要第二轨道代表(指相对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学术交流力量),复旦大学美国中心教授吴心伯则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外交”的新手法,其直接的诉求在于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认,民营企业家更多的涉及微观的经济政策和经贸关系,“本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这种手法与官方和学者的一轨和二轨的交流比起来,显然具有其独立价值和说服力,“企业家可以直接解释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美中关系工作小组主席柯克通过其发言人提供给本报一份新闻稿声称,“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组织更多与中国企业交流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