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已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并将逐渐扩大储备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11:52 新华网

  中国的能源管理是最有效率的

  《东方早报》记者:有人评论我们国家目前还缺乏科学的能源战略,说在能源方面是大手大脚的穷人,浪费比较严重,请问张主任,第一,我们国家的石油储备为什么会长期不足?另外,我们国家大大小小的煤矿也有不少,浪费情况也是比较严重,作为我们国家重要能源的煤炭,为什么没有纳入国家的统一管理?

  张国宝: 首先,我不同意你刚才说的那种议论,认为我们国家能源战略不够清晰。我认为中国能源管理得最有成效、最有效率。如果了解中国历史的同志都应该清楚,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中国只有200多万千瓦的电力。到了改革开放的1978年,全国装机的总容量只有5800万千瓦。我们经过20年的建设,到了去年年底,就使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4.4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在解放前,几乎是一个没有原油的国家,大家都知道,我们当时把油叫做洋油。当时只有玉门等几个小油厂,总的产量不够十几万吨。1963年,我们用自己的陆相成油理论,发现了大庆油田,一举甩掉了贫油的帽子。大庆油田已经30多年保持年产5000万吨原油以上。去年,我们的原油产量已经达到1.75亿吨,刚才我介绍,这是世界上第五大原油生产国,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中国已经多年保持煤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并且我们去年还出口了8000多万吨,将近9000万吨的煤炭供应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在焦炭上,我们的产量占世界56%,对世界其他各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刚才我介绍,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

能源发展支撑了我们国家连续20多年来平均增长9.4%,这创造了世界的奇迹。如果没有能源工业的发展,能够支撑我们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取得这样大的进步吗?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美国的代表团,他们问我,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具有世界第二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国家,你们有多少人在管能源工作?我请他猜一下,他第一个猜的数字是6000人。因为我知道,美国的能源部从上到下有10万人,光是在本部能源机构当中也要超过1万人。我说不对,你再猜,他猜了多次也无法猜到我们管理能源的人数,我说你也不用猜了,你不可能猜到,我告诉你,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们只有几十个人管能源。他跟我开玩笑说,下届美国总统应该选你,因为你们这个政府是最有效的。

  中国从一个战争废墟上,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能源生产国,难道这个成就还不够大吗?难道这个发展战略还不够清晰吗?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够取得像中国这样巨大的成就?

  美国美洲开发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现在取得了总装机8亿千瓦的成绩,它的历史上最快的增长速度是在七十年代发展核电的时候,一年最大的装机容量是4000多万千瓦。

  我们中国去年新增的装机容量是5050万千瓦,今年一定会突破6500万千瓦,相当于英国全国的装机容量。所以,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中国一年的电力装机的速度相当于一个英国、两个瑞典。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是非常清晰的,而且是在按照我们的发展战略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在往前前进。

  中国已建立

石油储备体系并将逐渐扩大储备量

  在1963年以后,我们甩掉了贫油的帽子,在很长时间当中,中国的原油是自给有余,还有少量出口。由于这两年经济的快速、持续的发展,对原油的需求增长速度也比较快,所以我们国家从1993年又开始变成一个石油的进口国,1993年那一年,我们进口了100万吨原油。在这以后,原油的进口量逐年有所增加,刚才我介绍,到了去年,我们进口了1.17亿吨的原油。

  所以,现在我们国家的原油主要也还是立足于国内。对石油储备的必要性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我们在现在的情况下认为需要建立石油储备体系,但是多少天石油储备为最佳,经济学家也好、各国也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要90天,有人说要120天,我认为这要根据各国自己的国情来决定。比如说日本是一个本身不产油的国家,它所有需要的原油,百分之百要从国外进口,所以它的石油储备可能要根据它的国情来决定。而中国主要的原油是产于国内,我们的天数难道一定要和日本一样吗?所以,应该根据各国的国情来确定自己石油的储备量。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起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并且将要逐渐扩大石油的储备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