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国开行300亿贷款授信 台商大陆融资困境破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16:3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伟  实习记者 柯艺  深圳报道

  善意连连。9月7日上午,国务院台湾办公室与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签署《关于支持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下简称《协议》),协议规定,国家开发银行将在5年时间内拨出300亿人民币作为开发性贷款支持台资企业。

  这是最近继开放台湾农产品输入大陆、资助并减免在大陆的台湾学生学费之后,大陆再度推出的惠台重要措施,而对于在大陆融资需求急迫的中小型台商来说,无异于适时甘霖。

  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在签字仪式上表示,众多台资到大陆投资,需要金融支持,本次通过国台办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就是加强为台商服务,进一步解决台资企业在大陆融资难题。

  “这是务实的交流举措,更是对台金融政策引导的风向标。”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孙升亮研究员对本报评价说。

  破解台企融资困境

  据统计,台商在大陆投资总金额目前已超过一千亿美元。但是,两岸巨大的经贸往来份额,难掩台企大陆融资窘境。

  一个现实是,由于台湾当局对台湾工商界人士及台湾金融机构赴大陆投资有诸多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台湾金融机构并不能在大陆开展业务,其设立的代表处,只能进行有限的信息收集,不能为台商提供金融服务。

  而按照一般惯例,一些国家的跨国企业来中国设厂,本国的金融机构必定也会追随其脚步成为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指出,此次与国台办合作,旨在发挥国开行开发性的融资优势,同时配合国台办发挥组织协调特点,三百亿人民币的融资额度,就是为解决台商企业的融资难题而专门安排的。

  根据多位台商财务专家的介绍,目前台商在大陆所使用的融资方式,大多是由台湾的母公司、大陆的分公司或透过第三地设立的子公司,来作财务上的资金调度,目前台商向大陆银行贷款的比率,大约占台商融资额度的二至三成。

  “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金额的大小受到台湾当局的严格限制,使得台商在大陆要取得银行融资更加困难。”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邓利娟教授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陆就专门为台资企业安排台资投资企业固定资产专项配套资金,为台资企业解决了30多亿元人民币的资金需求;大陆的银行也对台资企业的贷款融资一直给予积极的支持,大陆的A股市场也已向台资企业开放。

  但是显然,仅仅这些仍无法弥补目前两地间因商贸往来而产生的巨额资金缺口。新的融资机制,亟待破壳而出。

  国台办经济局局长何世忠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介绍,凡是在大陆投资的台商企业,只要符合国开行制定的规定,都可以申请贷款,不必只拘泥于台资企业协会的会员;申请融资的台资企业,以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先。

  “详细的申请办法尚在进一步制定之中,但将很快公布。”他同时强调,三百亿的资金量只是开始,如有需要,可视情况延长或增加额度,贷款额度也没有上限。

  中小台商关注授信方式

  或许正是颇受融资困境困扰,此消息甫一传出,各地台商反应强烈。上海元富

证券首席代表翁基能指出,国开行的贷款多属配合国家政策,专项融资的利息也较低,“国台办确实看到问题关键所在”。

  但是,反响尤为激烈的,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台商;他们最为关注的,却是银行信贷授信方式是否有所调整。

  近几年来,大陆台商竞争优势逐渐下滑,中小企业因为缺乏资金,企业不能转型,产品不能升级,面对日本、韩国等企业大举进入大陆市场,台商无法同外国企业一样得到本土银行的支持,又难取得当地贷款,只能干着急。

  众多中小型台商融资难题在于,台商“多为现金流充裕而实体财产有限”,很难得到以“实体资产”作为抵押凭证的大陆银行青睐。

  本身从事制造业的长沙台商协会会长郑聪俊指出,大型台商企业实力雄厚,不怕银行不借钱,但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台商,找不到保证人,且常因固定资产价值不足、难获足额贷款。去年大陆实施

宏观调控与各银行准备上市等因素,更令中小型台商贷款难上加难。

  “客观来说,大陆一直都希望解决台商融资难题,各地方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邓利娟教授对记者说。

  关键问题在于,到目前为止,双方在高层次上并没有达成一种投资保障协议。

  “大陆银行申请贷款要求了解企业资讯和经营情况以及一定的资产抵押,由于两岸关系紧张,台资企业在台湾的经营情况、资产状况和业绩无法为大陆银行所了解。即使了解,但因为客观原因,也无法接受岛内资产抵押,因此很难获得银行信任。”邓利娟进一步分析。

  记者从国开行内部了解到,即将公布的贷款申请程序中,拟将“企业流动资金、应收帐款等资金搭配纳入贷款评估内,而非单纯依赖固定资产一项”。该人士透露,台商在大陆“缺少固定实物抵押”已是长期存在的现实,料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如果在此方面没有突破,中小台商信贷问题必将重回原点。

  授信方式的改变,不仅是近期来大陆对台商一连串善意动作的“锦上添花”,而且对资金有确实需求的中小台商而言,更是切实的“雪中送炭”。

  三百亿的背后

  截至今年七月,大陆已累积批准台商投资项目六万六千零二十八个,合同台资金额八百四十一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四百零七亿美元,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地区对外投资最多的地方。

  但是,在目前形势下,台湾工商界人士来大陆投资被诸多设置所限,特别是台资银行无法在大陆设立营业性机构,虽然在广东、江苏等地早已设立办事处,且有的已经超过两年期限,却并没有按程序升格为分行机构。

  两岸金融合作迟迟不得突破,邓利娟教授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国家能推出一个单独以台商为对象的支持政策,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举措。”

  她分析,虽然三百亿贷款的额度并不是很大,但这只是未来良好激活的开始,“开发行的举动显然为各地的商业银行做了很好的示范,相信其它商业银行会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相应跟进,三百亿的放量将是巨大的。”

  实际上,面对于“嗷嗷待哺”的众多中小台企而言,五年期三百亿的信贷资金只是杯水车薪,但却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广东

东莞台协名誉会长张汉文表示,过去因为商业银行贷款审查标准严格,台商多半难以取得融资;就算能取得融资,贷款数额、还款时间和贷款利息都很严苛。这次由国台办与国开行联手提供台商贷款,对大陆台商将是一个“新机会”,台商可望旧机器换新,进行产业升级。

  签字仪式上,国开行行长陈元亦表示,国家开发银行的开发性贷款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贷款,将会结合产业开发政策,引导台商合理选择投资方向。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领域已扩展到高新技术产业,这个领域投资大、风险高,恰好与开发性金融的侧重面契合。

  “扩大两岸的金融交流,双方达成台商投资保障协议、两地金融机构切实发挥效能才是根本解决之计,无疑,这次的举动是个极好的开始。” 邓利娟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