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商业地产空置面积急升 商务部警告存在泡沫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10:4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延春 北京报道

  有时候你会不明白这里的主角到底是谁。9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亚太零售商大会,成了全国各地商业地产开发商的舞台。李民是他们中的一个。李民是北京中关村国际商城的总经济师。她穿梭在永旺、家乐福和好又多的摊位前,极力向这些零售商推销着自己的购物中心,但现在,李拥有的那些土地还是一片圈起来的荒草地。

  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知道,商务部起草的一份关于商业地产的调研报告已进入最后的修订阶段。调查显示,银行在商业地产上需要承担的风险资金大约在1400亿元到1800亿元之间。

  紧急调研

  

宏观调控之后,资金在寻找新的空间,商业地产投资急剧膨胀。

  “从住宅领域中转过来的投资大约占到30%左右。”参与调研的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说。

  2005年1-5月份,全国商业地产投资高达45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8.7%,在建项目面积同比增长94.7%。今年1至5月国内商业地产项目开工面积达1.3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两成以上。

  商务部的调研也正是在5月份开始的。一份份问卷发往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商务部市场建设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问卷涉及商业设施招商和经营情况、资金运营状况以及购物中心的规划建设等内容。“7月我们到浙江、广西、成都和重庆等7个省市进行了调研。”他说,重点是与各地的

房地产商、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座谈,考察商业地产的运作。

  对于此次调研的目的,王永平向媒体透露,主要是摸清商业地产是否存在泡沫,投机有多大;同时,商务部希望摸清商业设施的增量,商业地产的布局,以及如何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配套。为国务院调整行业政策提供依据。

  商务部调研行动开始不久,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广发行等金融机构也加入到了调研的行列,调研成了多个机构的联合行动。

  此前,商务部就从央行调取相关数据,并和央行、银监会进行了座谈。

  “我们总的判断是商业地产发展前景不错,但需要相关政策规范。”参与调研的商务部一位人士说。上述商务部人士说,调查组的主要意见是:目前一些城市商业地产的空置率过高,销售价格过高,开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局部有过热的苗头,尤其是二三级城市。商业地产的融资渠道不畅,酝酿着一定的金融风险;而分割产权出售等经营方式蕴涵着一些社会风险;商业地产的规划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不够匹配,急需规范。

  记者从商务部市场建设司获悉,目前调研已经结束,相关的调研报告基本完成,正在最后的修订中,随后准备报送国务院待批复。

  泡沫之忧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发布的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商业地产投资达到1700亿元,但空置面积达到2610万平方米,到今年一季度空置面积又上升了20.3%。

  据商务部调查显示,近两年来,北京、上海在建和拟建的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面积在100万平方米以上,深圳已建成和在建的购物中心面积也在100万平方米左右。而武汉、成都、杭州等中型城市商业地产更是风头正劲。

  诱惑在于,来自中国购物中心产业咨讯中心的资料显示,酒店收益为15%至30%,经营好的购物中心毛利在40%至80%之间。

  “我们在一个县级市调查,相临的地块,商铺的价格要高出住宅的5-6倍。有热的苗头。”商务部人士说。

  目前商业地产的主要融资形式仍是银行信贷。参与调研的一位人士表示,调查组掌握的情况表明,银行在商业地产上需要承担的风险资金大约在1400亿元到1800亿元之间。

  去年以来,银行已开始要求地产商自有资金的比例在35%。

  “商业地产的前期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比住宅开发风险大,银行对其贷款非常谨慎。”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公司处负责人李钧儒说, “只出租而非出售的大型商业项目贷款,银行有顾虑,一旦这个项目的定位错了,或者管理不好,风险就很大。”因此,银行只是提供1-2年的短期贷款。

  但是,参与调研的王永平曾向媒体表示:从央行的数据看,投入商业物业的贷款量很有限。但是真实情况是,大多数商业物业是捆着住宅一起做,在住宅下面做大型商业物业。而这一块从银行贷款里是反映不出来的。

  商业地产一般建设周期长,但由于得不到长期贷款,商业地产开发商普遍采用的售后返租,分割产权出售经营方式,这也引起了调查组的警惕。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刘小峰处长说,现在的商业地产,政府抬高土地出让金,把成本转嫁给开发商,开发商抬高价格再转嫁给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抬高租金,再转嫁给经营商户。“有点击鼓传花的味道,看最后砸在谁的手上。”

  商务部人士表示,这可能导致社会风险。商务部在调研中建议,对商业地产二次交易从税收等方面进行政策引导,避免短视的投机。同时,用税收等优惠政策调节,鼓励只租不售。

  在李民看来,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地产商都面临着同样的资金困境,“商业地产投资量大,而融资渠道不畅,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资金链断裂”,她说。

  对此,商务部起草的报告也建议,银行应建立规范的中长期贷款机制,鼓励理性的商业开发;设计更多的融资产品,放开基金、信托市场,培育像海外基金那样长期稳定的投资主体。

  过热是非

  在李民看来,所谓热,不过是一些住宅开发商转到商业地产领域,不懂商业地产运作规律导致的。

  “他们开发不是为经营,而是为出售。严格的商业地产是应该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一平米也不卖,但一些住宅开发商却分割产权出售小商铺。”她说。

  商业地产布局不合理也成为而“过热”的另一症结。

  北京市商务局规划处范处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十一五商业发展规划中只有4个大型购物中心,但现在建的却有6个。“现在没有出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不能依法规范,只能是你规划你的,人家建人家的。”

  李民说,空置率高主要是因为商业地产的建筑结构不符合商业业态的需求。有空置率并不意味着社区商业饱和了。

  “北京人均商业面积0.78,而国际上平均是1.2-1.5平米,差得很远。不能单看一些城区扎堆,西单挤着那么多千篇一律的商场,但京郊居民却要跑40公里到城区买东西。主要是布局不合理,缺乏规划。”

  商务部在调研报告中建议,对大型商业地产项目投资要举行听证。

  商务部的人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加快《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尽快出台。希望商业网点规划尽早与商业地产布局对接,”据悉,目前《条例》仍在国务院斟酌之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