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欧启动纺织品紧急谈判 > 正文
 

政经良性互动解决贸易纠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03:32 第一财经日报

  新华社记者 田帆

  今年以来,纺织品贸易成为中国与欧盟双边关系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9月7日,欧盟成员国批准了有关中国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得这场屡掀风波的贸易纠纷再次得以平息。

  近十年来,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迅猛。目前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接近2000亿欧元。经贸关系的紧密为双方政治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融洽的政治关系又为促进经贸合作和解决经贸纠纷创造了良好氛围。政经关系的这种良性互动在此次中欧纺织品争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由于全球

纺织品贸易已经在今年1月1日实现自由化,欧盟新的设限措施令欧盟的进口商和零售商措手不及,因而引发了一系列“后遗症”。自8月份以来,某些受限中国纺织品的配额不敷所需,欧洲各港口出现了大批中国纺织品因得不到进口许可而被迫积压的情况。据报道,约有8000万件中国纺织品积压在欧洲各港口。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盟各国的纺织品进口商和零售商组织纷纷行动起来,要求欧盟委员会增加乃至取消配额。不过,欧洲的纺织生产大国仍坚持对中国纺织品进行配额限制。

  处在不同成员国压力之下的欧盟委员会自然处境尴尬。由于此事直接涉及与中方刚刚签署的纺织品协议,欧盟把摆脱困境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明确承认“中方没有法律上的义务要修改协议”,但仍呼吁中方帮助欧盟解决纺织品难题。

  中国政府以中欧关系大局为重,与欧盟协商谋求妥善解决办法。同时,为中国纺织厂商创造一个稳定、可预见和可持续的出口环境也符合中方的根本利益。双方于本月5日在北京达成的《磋商纪要》便充分印证了中欧通过友好磋商解决贸易纠纷的决心和能力。

  欧洲投资银行行长菲利浦·马斯塔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欧中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从长远看,欧中之间更应通过互利的自由贸易和合理的产业分工形成更紧密的经济合作,这样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不过,马斯塔德先生也告诫欧洲人,面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欧洲需要加快工业现代化和经济转型,才能真正成为以知识为基础、以技术创新带动的经济体。

  英国杂志《经济学家》在最近一期发表文章,呼吁欧洲纺织工业界放弃在低端市场领域同中国竞争,而将注意力放在研发新技术和高端市场方面。该文章指出,配额制虽然可以暂时向生产厂商提供一些保护,但同任何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一样,生产厂商真正获得的利益并不多,而消费者和零售商却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纺织品相关网页共约4,8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