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深圳商报:医改何去何从 百姓出谋献策话医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09:33 深圳商报

  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会向何处去?今年5月,在国家相关部门对“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总体上是不成功”的总结反思中,全国掀起了关于医改的大讨论。众多媒体昨日披露,一份关于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新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

  医改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医改新方案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听官员的意见,可以听学者的意见,但最重要的是应当听一听普通百姓的意见。

  板子不能都打在“市场化”身上

  温荣华(东江源矿泉水公司总经理):我认为不能把市场妖魔化。我们不是要拒绝市场,而是需要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市场,问题的关键是现在的医疗市场正不正常?比如说,一盒出厂价仅10元的药,到了患者手里,变成100元,能说这是“市场”的作用吗?遏制

药价虚高的药品招标制度,演变成为想中标就得暗箱操作,是“市场”的原因吗?

  现在的医疗出了这么多问题,有很多比市场化更严重的原因。比如说,从业人员的道德。我前段时间去医院看一个朋友,旁边床位的一个病人是自费的,什么病因都没确认,管床医生就让他做艾滋病和甲、乙、丙肝检查。病人问要多少钱,管床医生冷冷地回一句:我只管看病哪管多少钱?不管是不是市场化,该做的检查都是要做的,但问题是哪些检查真的要做,这就要看医生的操守。

  张灵慧(益田花园居民):中国的医疗服务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质,但公益化不代表全社会都公益化。

医疗改革与教育改革,都属于社会公共事业,既不能完全市场化也不能完全公益化。对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大众,需要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这个医疗服务可能是微利或者无利可图的,需要政府出面来解决;对有高档消费群体需求的人来说,他们需要高档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这部分需求可以让市场去供给。

  不能重复低效率的老路

  田宁(在深工作的美籍华人):美国

医疗体制是市场化,商业保险占医保主导地位,但按收入不同有严格分类。低收入者、老人可以购买最普通的保险,保证基本医疗,患有重大疾病情况时由国家承担。香港公立医院基本是免费医疗,但效率比较低,甚至可能因为感冒挂号后要等几个月,所以有大量私人诊所出现,公私并立,市民各取所需。印度、加拿大等国家也实行公立医院免费制,都或多或少存在效率不足的问题。前段时间,国内医院市场化经营,医院、医生迫于经营压力,使患者进行大量不必要的检查,开大量昂贵药品,一方面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老百姓看病的门槛大大提高。如果国内医院走向公益性,是否会重蹈其他国家效率低的覆辙?这是下一步医改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吕佳妮(天威公司职员):病人到了医院,几乎没有个人的选择权,完全要服从医生指挥。在医院面向市场时,医院为了赚钱,各种各样的检查都做,吃得完吃不完的药都开,当然这一切都要病人自己买单。病人要么没有钱,看不起病,要么花了一堆钱,做多余的检查对身体还可能产生危害。病人很难自己要求收费低一点的治疗方案。现在医改要走向公益性,我们又产生了另一种担心:医院会不会为了维持公益性而都使用一些价格低廉、疗效不高的治疗方案?如果病人有条件选择价格高的药品时能否得到满足?

  医改一定要医药分开

  王彬贤(退休医生,现居深圳):我认为,医改需要突破的地方很多,但从一名医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医药分开,提高诊费,降低药费,改变医疗收费结构的不合理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医生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医生的劳动都是通过诊费来体现的,而不是通过药费来体现的。但是,我们从计划经济的年代开始,医生的劳动就是那一点挂号费。这一事实,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少的,两三块,多的,十块八块。这就是医生看病的价格。这个价钱,是不是太可怜了?是不是被大大低估了?

  由于医生的劳动不值钱,大家就只好卖药,做那些昂贵的检查。在很多医院,医生的收入都和卖药挂钩。你要想做有良心的医生,我们的制度就让你工资都拿不全。结果,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价值链,药厂遍地开花,药品产能严重过剩,药品销售中间环节费用奇高,药品推销腐败严重,医生拿回扣,开大处方。其结果是,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

  所以,我和许多同行的共识是,中国的医疗改革一定要医药分开,让诊费能够反映真实价值和成本,然后,才有可能整治高药价,降低全社会的医疗支出。同时也让医生摆脱创收的道德负担,让医生的治病救人天职回复其本来面目。

  核心是完善的监管体系

  梁海涛(银行职员):我看了一个报道,国家审计署在抽查5家药厂的46种药品中,发现有34种药品成本申报不实,平均虚报1倍多。某企业生产的一种注射用针剂,实际制造成本每瓶32.07元,申报却达到266.50元,虚报7倍多。

  从这可以看出,“看病贵”是一个系统问题,从药厂虚报成本价、新药审批、物价部门定价、各级代理商的层层加价、医生开药方拿提成,这整套系统每个环节都注入了不正常的利润。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单靠道德约束肯定不行。我认为,核心问题是国家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从药品的成本核算到流通环节的各项费用消耗、医院赚取的药价利润,甚至医生的检查程序都能进行监测,并调动商业保险等监控手段进行制约平衡。

  让更多的人纳入医保范畴

  任珂(泰康人寿业务经理):我认为,真正的公益性首先是要让更多的人纳入医保的范畴。从社会来说,如果一定比例的人都承受不了患病的风险,那它的机制肯定是不完善的。现在的医保制度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我们还在抱怨的医疗保险,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一种奢望。我们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很多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导致如下结果:一是上述人群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个人及家庭面临的医疗风险难以化解,从而带来经济、社会方面的消极后果。二是在一部分人有医疗保障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体制外人员以各种方式侵蚀体制内医疗资源的问题。我认为,坚持公益性为主导,就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要从制度设计开始。(深圳商报记者 李晓锋 袁磊 苗凡卒)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医改相关网页共约342,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