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物流不断向集镇集中,垃圾堆的高度也随之增长,处置费的缺口则越来越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四川省小集镇年排放垃圾约484万吨,约占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的一半左右。垃圾在江河岸边乱堆乱放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致使垃圾成山,管理无序,污染河流。
垃圾场让人“天天活受罪”
在泸州市市级卫生镇兆雅镇街头,保洁人员告诉记者:“垃圾场,想想就害怕,臭死人了!大热天每倒一次垃圾,回来后得休息好久才吃得下饭,有时刚倒完垃圾就开始呕吐,要很久才能缓过神来。”
经人指点,记者随即找到那个让人“天天活受罪”的垃圾场。其实,从正街转向镇后,一股让人窒息的恶臭味便迎风飘来,“闻臭辨向”一点都不难。所谓垃圾场,实际上就是利用镇后的一片悬崖断壁划分出来的空地而已,周围再用条石和砖砌成一圈半包围的堡坎,以防止垃圾随着地势下滑到周围的水田里。倒垃圾时,人就站在悬崖上,朝着数十米深的崖下随意乱丢。而下面,斜着堆放起来的垃圾,已经和悬崖基本持平,四处飞舞的苍蝇群“嗡嗡”作响,爬满了整个垃圾山,容不得人过久停留。一名垃圾清运工正在垃圾堆边点火,“能烧掉的就尽量烧了,要不越堆越高,跟着就没地儿了。”他说,这垃圾堆了大概有20年了。
山沟对面住着3户陈姓人家。陈朝昌、陈永江提起垃圾污染,真有些苦不堪言:“住在这里的老居民,有钱的、能想办法的,都搬走啦!我们3家10口人,家里几乎整天都要点蚊香驱蚊蝇。一年到头,感冒多、患病多,经常患些奇奇怪怪的病。一遇雨天,垃圾堆渗出来的脏水顺着山沟流很远,至少要污染临近的3个村、几十个社、400~500户人家的良田熟土。”
内江市永安镇是个4.5万人的大镇,原来赶场后垃圾特别多。现在上午下午都有人扫,街头卫生好多了,而垃圾处置却仍是个不小的难题。“目前,我们仍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场,现在都集中堆在一块荒地里,尽管定期打药消毒,但实在不是长久之计。若要建专业垃圾处理场则要投入好几百万元,资金是个根本性的问题。”镇干部无奈地说。
囊中羞涩,处理难上加难
“你就出一点资金,大家都在镇上生活,就算为居民做点实事嘛。”走进兆雅镇政府办公室,这里正在开会,镇党委书记杜作文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恳求。会议室里坐着兆雅镇几个大企业的业主。会议的目的,是想动员他们捐资处理这堆垃圾。而整场会议,几位业主始终未发一言。
据该镇党委副书记许泽平介绍,如何处理这堆垃圾成了大家的一桩心病,“根本无法纳入财政的政策性开支预算”。巨大的收支缺口,让兆雅镇实在无法承担高达两百万元的垃圾处理费用。
镇政府的城建干部黄正军也扳着指头否定着一条条方案——修垃圾处理场吧,以一个乡镇微薄的财力面对那些动不动就是几千万元的机械设备、周围设施的投资,实在不现实;把垃圾拉到泸州垃圾场处理吧,泸州垃圾场没有这么大的处理能力,就是有这个能力,一车垃圾运到泸州,各种费用开支加起来,一车垃圾至少要100余元。兆雅镇一天要产生4~5吨垃圾,一年下来,就这笔运输费用开支也无法承受;选个地点深埋吧,兆雅镇属浅丘地貌,垃圾无论埋到哪里,难免都会污水横流。镇政府曾经选了很多点,但谈到用来堆垃圾,无论给多少钱补偿,老百姓都不答应。目前堆在这山沟里,污染还相对小些。
因地制宜,探寻解决之道
据有关部门介绍,在四川省的邛崃、雅安、德阳等地,都建有用于填埋的简易垃圾处理场。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全省约有300个小集镇对垃圾进行了初步处理,处理方式多为选择偏僻的凹地集中堆放,自然腐熟做堆肥,并不定期焚烧以减量。但是,由于这些传统方式缺乏相应的设施和技术,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填埋效果差强人意。
与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相似,小集镇的垃圾主要是建筑、厨房以及日常生活废弃物等。专家告诉记者,由于这些垃圾的利用率不高,必须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分别处理。据说,厨房垃圾可做肥料,建筑和燃料垃圾可直接填埋,日用生活品垃圾则适宜采用焚烧的方式来进行减量化处理。
一位乡镇干部说:“把这些费用收起来后,由市、县政府统一起来,按照几个乡镇一处,规划建设一些垃圾处理场,让相邻的乡镇都把垃圾拉到一起集中处理,这应该算是最好的办法了。”据了解,四川省乃至全国在集镇垃圾分类收集上,至今尚无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小集镇流动人口相对较少,人员构成相对简单,以乡规民约的方式开展垃圾分类收集,比大城市更容易展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相关设施既可以单独建立,也可以几个乡镇合建共管。
据四川省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农村小集镇垃圾问题已经引起省里有关部门的重视,寻找解决办法的工作已经展开。在德阳市的黄许镇,一个垃圾焚烧厂的设备已经开始安装。据称,这项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都能为当地经济水平所接受。作为省里的示范工程之一,省里还提供了相关的资金支持。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