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央行一网打尽 千余金融机构支付处理日均7000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04:03 第一财经日报

  全国支付清算网络基本形成,将批准城商行为农信社提供资金清算服务

  本报记者 冉学东 发自北京

  “适应国内市场需要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中国支付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他同时说,央行将批准城市商业银行资
金清算中心为农信社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并支持成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清算中心。

  他说,从2005年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完成并在全国的推广运用,直接连接1500多家金融机构,涉及6万多个银行分支机构;系统日均处理跨行支付业务45万多笔,金额达7000亿元,每笔业务不到1分钟即可到账。

  同时,大额支付系统也成功实现与中国外汇交易系统、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中国银联信息处理系统、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系统等多个支付结算系统的连接。大额支付系统主要为银行机构间和金融市场提供大额支付服务或时间紧急的小额支付服务,是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应用系统。大额支付系统的建成运行,实现了我国跨行资金清算的零在途,完成了我国异地跨行支付清算从手工联行到电子联行,再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河北省某地人行基层行负责支付体系建设的一位人士说,央行最近几年确实非常重视支付体系的建设。前几年,央行就加大了商业银行在人员、机器设备、数据和会计凭证等方面的“四集中”,并在人员培训、设备购买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截至今年6月份,作为欠发达地区,他们这里的农信社也并入了大额支付体系,所以估计全国所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并入了这个体系。

  苏宁还说,支付体系建设的另一个成果是,近年来,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我国支付体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银行卡已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票据的使用和流通量也稳步上升,在支付结算、融通资金、传导货币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陆续出现了一批专门处理支付信息的新型支付清算组织。为了进一步改善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清算服务,将批准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为农信社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并支持成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清算中心,以进一步畅通中小金融机构汇路,培育公平的支付服务竞争环境。

  苏宁还指出,我国支付体系融入全球支付体系的步伐加快。例如,在现代化支付系统设计中引入“实时全额结算机制”(RTGS)和“付款交割机制”(DVP)等国际通行做法,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效率。根据《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等国际通行标准,组织开展我国支付体系的自评工作,积累了支付体系评估经验。

  “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是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如果这个系统出问题的话,那么90%的社会生活就停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曾刚博士说,这是央行之所以重视这个系统建设的原因。他说,个人一般通过商业银行来划卡或者用支票转账结算,企业一般也在商业银行有一个主账户,企业之间的转账结算一般通过结算主账户由商业银行轧差,而银行和银行之间的结算则都是通过央行的系统来结算,这样就形成了以央行为主统一高效的结算网络。

  央行重视支付结算体系的另一个原因是,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维护支付体系的安全,因为这个系统是资金运行的网络,一旦一个环节出问题,将直接影响到金融稳定。

  相关链接

  我国非现金支付工作运用情况

  银行卡:

  2005年1~6月,全国非现金支付交易总金额超过500万亿元。银行卡的发卡规模和交易规模持续增加,联网通用目标基本实现,用卡环境明显改善,持卡消费初具规模,银行卡支付功能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银行卡支付网络开始参与全球支付体系。截至2005年6月,发卡机构超过160家,发卡量8.75亿张。2005年1~6月,全国银行卡交易额为24.06万亿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达3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票据:

  2005年1~6月,全国支票签发额约为160万亿元;银行汇票签发额约为31万亿元,商业汇票签发额2.08万亿元。此外,网上支付等创新支付工具和方式也不断涌现。2005年上半年,我国网上支付总交易额超过了50万亿元。(冉学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