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国资委操刀国企改革:该抓的抓该放的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01:01 中华工商时报

  社评

  最近一段时间,国资委做出有关仅保留一部分央企的决定,并出台了新的国有资产评估的办法。这看似不大相干的两件事情,实际上不仅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且对下一步国企改革的动向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仍有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约13万家。这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大型和特大型企业比重不到20%。但是,从营业收入、创造利润、企业资产增值幅度等基本效益指标来看,大型和特大型企业普遍表现良好。比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1000大企业,其总体资产利润率比整个工业企业平均资产利润率高32.7%,其中,利润总额列在前10位的企业实现利润1805亿元,竟占1000家大企业利润总额的33.9%。可见,大有大的道理,把企业做大做强是国企改革的目标方向之一。集中精力抓住管好一批大型和特大型企业,是提高国有企业素质和质量的需要,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需要,也是打造中国企业竞争力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既然仅保留一部分大企业,就意味着将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和另一部分大企业将开始加快改制的步伐。事实上,从中共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有企业产权流动机制以后,国企改革已经进入产权改制的快车道。但由于种种原因,到去年时,国企产权改制动作进一步放慢。去年9月,还出现过国企产权交易暂停的情况。时隔一年之后,国资委再次出手,似乎表明决策层对国企改制的进展状况不够满意。同时也似乎预示,在“十五”的最后阶段和“

十一五”的开始阶段,国企改制工作将会出现一种“冲刺式”的进展。想想也是,国企改革改了20多

  年,而且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宣布进入“攻坚阶段”,但至今还是“胡子工程”,谁又能对此满意呢?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国企改革所“攻”之“坚”在于产权,而产权改制之难不是“不想改”,甚至也不是“改不动”,而是“改偏了”。正如人们十分关注、争议较大的MBO方式,由于出现了资产低估,或资产评估不公开、不透明等现象,出现了企业内部人和少数官员相串通自卖自买等问题,使国企产权改制变了味。一方面是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受损;另一方面,也让人对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产生了种种疑虑。

  我们以为,在下一步国企改革中,有几项工作将会成为重点。第一,是要明确保留哪些大企业,而且要明确中央保留哪些企业、地方保留哪些企业。同时还要明确,那些保留下来的大企业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地位,承担什么样的特殊任务,等等。第二,对那些不再保留的,准备推向市场的企业,其资产评估工作该如何进行?是企业内部人说了算,或是“上级”说了算,还是专门的评估机构参与其中?第三,企业产权交易方式一定要规范,要有相对明确的多种模式。比如,大企业不便搞MBO,中小企业行不行?除了管理层收购之外,企业员工能否收购?在民间资本参与国企股份制改造时,如何防止出现国有股一股独大?等等。

  当然,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下一步的国企改革中,国资委也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既不错位,也不越位,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5A6)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