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商务部反对两税并轨过快推进 财科所出折中方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 11:25 《财经时报》

  这一方案的核心是:两税并轨方案最早将在2007年提交;两税并轨方向不变,但并轨后,中国将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率基础上,继续给予外资企业一定的税率优惠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胡景岩近日的表态,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商务部对于中外企业所得税并轨的(简称两税并轨)态度——开始考虑推迟两税并轨的步伐。胡景岩表示,中国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需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据了解,目前中国对外资的优惠主要体现在所得税政策上。

  商务部的态度还体现在外经贸“

十一五计划”的制订上。尽管这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有关外资方面的报告至今还未着手。

  一位参与制定外经贸“十一五规划”的专家向《财经时报》透露,由于两税并轨造成的中国引资业绩的大幅减少,使得中央一些高层领导“考虑是否需要‘叫停两税合并’”,而目前“正处于犹豫期”。

  另据记者了解,一直主张两税并轨的财政部,目前已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两税并轨工作在2007年完成立法工作,但并不排除今后继续给予外资企业以所得税优惠。

  缘何延缓 

  一直以来,商务部反对两税并轨过快推进,称“不应操之过急,否则将影响到中国吸引外资的力度”。但今年“两会”之后,态度发生转变,表示两税并轨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5月,商务部所属《国际商报》撰文指出,两税并轨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利益。此后,商务部进入缄默期。

  进入8月,商务部打破沉默。其网站8月中旬称,希望加大中国在汽车领域的吸引外资力度。8月28日,胡景岩公开表示,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将保持稳定。

  促使商务部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引资业绩严重滑坡。根据商务部的最新统计,今年1-5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223.6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0.79%。这是5年来中国引资的首次下降。更让商务部担心的是,这种下滑的态势可能继续:5月底已经是连续4个月负增长,4、5两月降幅分别为27%和22%。

  中国沿海地区、部分开发区外商投资的降幅更达到40%-60%。吸引外资数字的下滑,为商务部提出延缓两税并轨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此前,商务部和财政部在讨论两税并轨时,商务部就一直认为,两税并轨将严重影响中国引资力度。现在,商务部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许多外资企业人士也表示,两税并轨让他们担心。NEC中国投资公司总裁金子肇表示:“我十分关心两税并轨。我们负责财务的副总裁正在研究这一政策对我们公司的影响。”

  很多地方政府对此也有颇多不满。一位熟悉内情者告诉记者,现在引资不仅是地方政府的政绩,同时也是他们的重要财路。其实,通过招商引资,地方政府手中的闲置土地将变成真金白银。因此,地方政府经常给予外资额外的优惠政策。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今年5月透露,两税并轨将进入立法程序、2007年将正式并轨之后,很多地方政府都表示不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央反映“外资对地方经济的重要贡献”。

  折中方案 

  一直推动两税并轨的财政部无疑会感到巨大压力。财政部的智囊机构——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日前表示,两税并轨方案最早将在2007年提交。此前,财政部一直坚持2006年进入立法程序,2007年两税合并将正式展开。

  据消息人士透露,财政科学研究所已经提出了一项折中草案:两税并轨方向不变,但并轨后,中国将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率基础上,继续给予外资企业一定的税率优惠。

  但财政部的让步并没让商务部在博弈中获得完全的优势,因为,央行担心过多的外资进入,将会加剧中国国际收支失衡,从而威胁到

人民币汇率稳定。

  就在胡景岩发表中国吸引外资政策不变当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表示,今年中国国际收支还将保持巨额顺差,“顺差将影响人民币的汇率水平”。余永定预计,今年经常项目顺差将超过800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也会在300-400亿美元。

  余永定的说法是否暗示央行不愿意过多引进外资?市场猜测颇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卢进勇认为:“内外资政策统一是大势所趋,但过渡期内要有缓冲政策,比如对某些特定行业的外资提供政策优惠。”他指出,中国应考虑在两税并轨后,采取何种鼓励外商的政策。目前所得税减免是中国对外资的唯一优惠措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9,410篇。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