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中国使领馆帮助、争取法律保护、雇当地保安……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人正在慢慢学会如何在俄罗斯保护自己的生活
国际先驱导报符拉迪沃斯托克特派记者 赵嘉麟 张春宁 报道 应俄罗斯国防部邀请,《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日前赴俄远东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参加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报道。在这个中国人习惯称作“海参崴”的地方,记者顺道采访了在该市淘金的中国人。
同工不同酬
“在海参崴搞建筑的中国人很多,竞争也不小。盖的是什么楼俺们也闹不清,一起盖楼的也有俄罗斯人。”才来符拉迪沃斯托克一个来月的牡丹江工人丁富才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他由一家公司组织劳务输出,公司与他年终结算工资,每月平均下来挣两三千块钱。据知情人士透露,虽然中国工人与俄罗斯工人劳动强度相当,甚至更大,但工资方面却是前者不如后者多,而且在休假、医疗方面也没有太多保障。
建筑工人是中国在俄罗斯远东的“主力军之一”。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战斗荣誉纪念墙”就由他们参与修建。
俄罗斯人对于涌入的中国人普遍怀着矛盾的心理——他们害怕身边出现的黑头发、黄皮肤的客人会最终成为主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勤劳、能吃苦、头脑灵活的中国人的确为当地经济带来了繁荣。
权威的中国移民问题专家希尔布拉斯认为,可以确定,中国向俄罗斯移民不是人们向新居住地的自发迁移。这只是服务于商品流通的劳动力的特殊流动形式。换句话说,俄罗斯领土并不是中国人梦寐以求、渴望迁往的地方,到俄罗斯的“旅行”不过是出于经济上的需要。
最怕希特勒生日
对于在俄罗斯的华人来说,警察、海关、光头党被称作“三怕”。香港《文汇报》援引一份俄罗斯媒体调查的结果显示,有10%在俄中国人曾遭受俄罗斯人的殴打和侮辱;60%至70%的中国人认为警察的敲诈勒索是遇到的最大困难;22%至37%的人认为,俄官员的贪污勒索是遇上的最大难题。
今年发生的俄罗斯警察与中国工人冲突一事的导火索就是俄方外国人登记制度的烦琐——由于上交护照用于办理“落地签”,一名上街买烟的建筑工人看到警察后撒腿就跑。结果随后赶来的巡逻队与100多中国工人发生冲突,导致20多人重伤。
这种扣下护照用于登记的情况在记者身上也得到验证。虽然记者护照上注明了邀请单位是俄罗斯国防部,但入住宾馆后也要上交护照,最快也只能在次日收回。这就意味着,当天记者必须像坐牢一样寸步不离饭店,否则将成为警察或内务局官员们刁难的对象。
至于光头党,当地华人商贩对记者说,光头党主要盯小商小贩,或者单独外出的华人,“每逢希特勒生日,我们就得加倍小心,实在害怕就不开张了”。而记者在所住饭店旁的一个工地上亲眼看到了用俄语喷图的标语:“权力归白人”。
“海办”为华人提供保护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当地华人在维权方面正逐步采取措施。记者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采访时,还偶尔看到有中文书写的律师事务所广告牌,内容主要是帮助华人解决诉讼问题。
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茶楼经理李雪冰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中国人的地位最近有所提高,“特别是海办”(指中国外交部驻哈巴罗夫斯克领事馆符拉迪沃斯托克办事处。当地华人将其简称为“海办”,即“海参崴办公室”)设立后加强了管理工作,并为当地中国商户提供便利服务。“什么事可以通过官方途径解决,这比(通过)民间要方便得多”,他特别指出,“海办”成立后,由于灰色清关引起的俄罗斯内务局官员对华人敲诈问题,也可寻求官方帮助解决。
李雪冰介绍说,一些正规的中国企业普遍加入了当地的华商会,成为会员单位,“如果有事可以由华商会出面解决,一些市场里独立的商家也可请华商会帮忙解决。而且当地光头党也一般不敢向集体、单位挑衅”。
李雪冰说,茶楼刚开张时有俄罗斯人来敲诈,“他们不说收保护费,而是谈合作,可非但不出钱,还要分成。于是,我们就通过警方来处理”。
记者发现,为防止不法分子寻衅滋事,东方茶楼在大门口贴上了告示:本建筑安全由符拉迪沃斯托克列宁区内务局下属保安公司保障。
茶楼还特意请了俄罗斯保安来维持治安。保安萨沙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展示了随身携带的报警器,其大小如汽车中控锁遥控器。萨沙说:“如果出现小麻烦,保安就可以处理。如果事情闹大了,我只要一摁仪器,三分钟后警察就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