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深圳股份合作经济企业22年攒下600亿元家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1:37 新华网

  新华网深圳8月26日电(记者李南玲)从1983年国内首家农村股份制企业--深圳市沙头角群利股份公司成立算起,深圳市的股份合作经济已走过22年的辉煌历程。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之际,这一伴随着特区发展由弱而强的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截至2004年底,该市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共有企业7

  00多家,总资产已达600亿元,净资产近4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近30亿元,为200多万
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南岭、坂田、万丰、蔡屋围、上步、群利、湾厦、下沙、怀德……这一个个深圳人熟悉的名字就像闪光的珍珠镶嵌在鹏城大地,成为深圳股份合作经济的样板,树立起了特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良好形象。

  深圳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历程是特区25周年辉煌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据了解,该市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创业过程。第一次是从特区建立到农村城市化战略的基本完成,这是深圳农村的第一次创业。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深圳的广大农民纷纷放弃传统的农业、渔业经营,并适应外商投资、贸易急剧增加的需要,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了改造,实行农村股份合作制,特区内集体经济纷纷改造成股份经济或合作经济,农业生产迅速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并涌现出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农村经济组织。2004年,宝安、龙岗两区18个镇218个自然村的27万村民全部告别农民身份,行政村改制成为股份合作公司,村民转变为股民,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和“从农民到居民”的两个历史转变,使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社会体制的城市,由此,深圳农村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创业,为深圳

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深圳的股份合作经济又迎来了第二次创业,在新的形势下,深圳股份合作经济面临许多新课题,如体制转轨、机制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组织结构完善、人才培训等。如何进一步促进深圳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历史课题,深圳股份合作经济的第二次创业充满机遇和挑战。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