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经济大省为何做强文化引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12:00 人民网-华东新闻

  ——解读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战略部署

  本报记者 江南 鲍洪俊

  近日召开的浙江省委全会,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战略决策。这个连创经济佳绩的经济强省,正
在全力打造文化软实力

  做强“文化引擎”刻不容缓

  浙江对文化格外“钟情”,有其必然性。

  作为我国第四个生产总值逾万亿元的省份,文化引擎是解析“浙江经济现象”的一把钥匙。“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和文化基因,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在经济快车加速疾驰的同时,浙江人也日益深切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

  先看社会领域。今年春夏,个别市县发生的因为企业排污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既暴露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反映出一些公众依法诉求、理性诉求意识的淡薄。全省正在进行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一些市民丢烟蒂、闯红灯、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同样凸显文明素质差距。

  再看基础性的科技、教育指标。虽然经过近年大力实施“引进大院名校”等战略,浙江的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升至第六、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七,但浙江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仅列全国16位。2004年,浙江首次进行的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显示,该省每千人中,只有75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

  还有经济领域的不良事实:在浙江生产总值首次越过万亿元大关的喜悦中,区域型、水质型缺水情况进一步加剧,江南水乡遭遇“水荒”,个别“污染大户”长期超标排放甚至偷排、漏排,危及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些企业仍然安于模仿,满足于量的扩张,不愿意投入技术研发,创造品牌名牌。

  浙江的干部群众在思索:为什么浙江的经济发展得这么快,还在出现不和谐的社会事件?为什么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文明习惯不能得到同步提升?为什么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缺乏责任感,对转变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反应迟钝?

  直面现实,浙江省委负责同志格外清醒: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的力量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浙江的发展需要更加强大的先进文化支撑。可以说,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力度。

  经济大省,必须建设文化大省。

  崭新的坐标

  厚厚一册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调研报告,汇聚了经济浙江的文化智慧和汗水,记者拿在手中,感到沉甸甸的分量。

  1999年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思路措施越来越清晰:2000年,制定“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年,出台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2002年,又将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经济写入党代会报告;2003年,浙江被中央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

  省委今年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列入重点调研课题。由省委书记习近平主持,省领导先后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地,实地考察了60多处文化设施和单位,举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四个强省”等专题座谈会。

  6月底,省委负责同志率队专门赴京,恳切问计,签订了“浙江省—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协议意向书”。

  基于扎实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支持,浙江省委7月底召开十一届八次全会,科学决策,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大省建设,提出崭新的建设坐标:

  增强文化“三力”。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深化理论武装、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推进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全社会共享文明成果。

  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包括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

  建设“四个强省”,深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体制改革。

  与此配套,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组成的课题组,就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命题,制定出一套完整严密的刚性指标评价体系。它对全省及11个市文化建设的现状量化统计,合理设置,公平评价,严格考评。这样的体系使得文化建设“软”目标变成了对各地进行动态推进的硬抓手。

  眼下,各市县党委、政府纷纷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完善文化产业扶持和配套政策、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引导和推进社会力量共同经营,文化建设好戏连台,让人振奋。

  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辆名为“钱江浪花”的文艺直通车,车身两边展开后就能搭建成一个80平方米的小型舞台。直通车带着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悍的优秀文艺节目,在浙江全省乡镇农村一路行来一路演,已为渴望文化享受的基层观众演出多场。从去年开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组建的“钱江浪花”艺术团,名字在浙江越来越响亮,逐步形成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艺节目配送中心。这辆根据基层演出特点和需要专门设计的“直通车”,也逐渐为众多基层群众所熟悉和喜爱。不久前,浙江钱江浪花艺术团有限公司新组建成立,每年将为基层演出200场以上,走遍全省更多乡镇农村。

  一朵朵文化建设的“钱江浪花”,正在浙江次第绽放。提升文化“软实力”,浙江的步伐坚实豪迈。

  “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人文精神,正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文化灵魂”。刚刚侵袭浙江的“

麦莎”台风,成为检验浙江干部群众文明素质的一场特殊考试。面对无情袭来的巨大自然灾害,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沿海各市县干部群众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人的生命最可宝贵,全省上下及早部署、科学防范,安全大转移124万群众;台风刚过,家园遭受重创的沿海干部群众挺身而出,携手互助,抗灾自救。成功抗击“麦莎”,不仅丰富了浙江的抗台经验,更是“浙江精神”的生动写照。

  政府公共财政扶持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力度空前,城乡文化设施正加速建设。杭州市古运河畔,“西湖文化广场”展露新姿。作为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目前,这一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的核心区域———文化艺术中心已经结顶。不久的将来,展览馆、影视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礼仪集会区等文化设施将为群众提供一流的文化服务和活动场所。从2001年到2005年,省财政拿出5亿元专项资金,建设浙江美术馆、科技馆等;每年拿出5000万元,扶持基层文化建设、保护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省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累计达到27.74亿元。各地文化设施建设的热情持续升温,新建和改建一批高质量的文化设施。

  公益

性文化事业百花齐放,为广大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眼下,到浙江嵊州务工的外来人员都会收到一份温馨的文化礼物———“文化绿卡”,持卡可以在各文化场所免费消费,和当地市民一样享受“文化大餐”;在外来务工人员中,还组建起业余
越剧
演唱队、民乐演奏队、体育运动队等。不仅如此,全省“万场电影进农村”、“百场广场文化演出”、“老年越剧周”、“雏鹰计划万里行优秀儿童剧送戏演出”等各类文化载体,让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面向基层、贴近群众。

  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全省8家国有文化集团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涌现新品、精品。活跃的民营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区块,成为浙江文化经济一大亮色。横店集团、宋城集团这些率先涉足文化领域的民营企业,享誉全国。2004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669.70亿元之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最近几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25.2%,远远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说,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文化建设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文化工作是一项相对务“虚”的工作,稍不留神就可能搞成花架子。因此,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更加需要求真务实的精神,锲而不舍,脚踏实地。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这篇“务虚文章”,正在扎实、深入地推进。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