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逸晴 甘超强 特约通讯员 邓道宇) 在最新的全省经济运行排行榜上,连续两年高速发展的河源市再创佳绩:今年1-6月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2%;1-7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6.3%,增速列全省地级市榜首;5个县区财政收入增速超过36%,最高达60%,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列第1、2、3、5、29位。
最近,黄华华省长在河源调研后称:“河源变化之大,超出意料之外。河源正在形
成一种精神振奋、心齐实干、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
1988年建市以来,河源经济虽然有发展,但处于“全省最尾,后无追兵”的窘境。河源要发展,关键在发展工业。但河源地处东江上游,是东江下游和深圳、香港等地几千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地,能大规模搞工业吗?发展工业会不会影响供水水质?
河源新一届领导班子回答:能,但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正是河源“后发”战略的关键。
2003年始,河源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教训,摒弃旧工业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积极接纳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辐射,探索出一条统一管理、集中治污、节约土地、降低成本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发展做到了“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
两年多来,河源革新观念和机制,大胆创新,初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果实。全市工业超高速增长,各县区围绕各自的资源都确立起了主导产业,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名列全省前茅。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每月的环保公告,河源市空气、水质均保持全省第一位。老板们来这里投资,都笑称“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