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集思广益 社会整合财力
2010年以前完成5486个一类贫困村的扶贫攻坚
本报贵阳8月21日电(记者 孙海涛)“现在,每家门上都挂着县、乡帮扶干部的名字,村里通了路,建起远程教育辅导站,家家养起二元杂交猪,村东头正在为贫困户建移民新
村——我们也开始‘基本建设’了!”贵州思南县冬瓜溪村村委会副主任、土家族农妇旷忠秀对记者说起村里变化时十分兴奋。这变化来自贵州目前正在全省开展的“整村推进”扶贫工程。
贵州省经过多年扶贫,贫困人口已减少到277万人,他们大都集中在扶贫难度大的石山区、深山区和高寒山区,13973个贫困村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贫困人口,其中5486个一类贫困村是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调整扶贫工作,面对贫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扶贫资金有限的情况,集中人、财、物,首批在1100个一类贫困村展开予以全面支持的“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并计划今后每年“整村推进”1000个以上一类贫困村,2010年以前完成所有一类贫困村的扶贫攻坚。
与以往扶贫工程往往由县、乡政府替农民确定种植养殖规划不同,这次“整村推进”首先要求全体村民参与,作好村级规划。记者在高寒山区的纳雍县采访看到,实施“整村推进”的村都有一个由党员、村干部、技术能手、妇女代表等10余人组成的村扶贫中心组,由他们组织村民讨论,征求每家农户意见:村里种什么,养什么?哪里筑渠,哪里修路?每个村都列出二三十个项目,然后每家派出代表依次对最渴望的几个项目投票。
这个办法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改变现状、建设家乡的热情。纳雍县羊场镇核桃寨村开大会投票表决项目,全村418户,规定一家只能一人参会,结果来了580多人。村民说这是历年来参加人数最多的村民大会。县里请专家给每个村做规划时,在大产业政策框架下,依次安排村民意愿最集中的项目。
在扶贫资金使用上,贵州改变以前“部门切块、专项戴帽”,均衡分散投入的办法,凡是用于农村的交通、水利、林业、卫生、教育经费及各项扶贫资金,均集中投向“整村推进”项目村。省政府今年拨给每个项目村2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加之各个渠道的专项资金,每个项目村得到帮扶资金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记者在很多“整村推进”项目村看到,不到一年时间,这些村就初步实现了“三个基本”———改善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开辟一条基本的增收门路、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
贵州全省派出近万名干部进村入户,13名省委常委和副省长对口帮扶13个一类贫困乡镇,在每个“整村推进”项目村都有一名科级干部长期驻村。省委规定,乡、村不脱贫,干部不脱钩,全省上下正齐心协力推进这一扶贫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