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市长陈政高的城市经济学:木桶理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07:32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孙荣飞 发自北京 作为沈阳市市长的陈政高,在其主政沈阳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2%,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沈阳还获得了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建设森林城市等荣耀。
在这些为人所知的成绩后面,很少人还记得陈政高2000年12月就任沈阳市市长时所接替的是慕绥新的位置。“那时,整个沈阳是处于‘零度以下’,你们那时也绝对不会来采访我的。”陈政高对记者笑言。 在把沈阳拉回到国内外投资热土的过程中,陈政高究竟秉持一种什么样的城市发展理念?7月22日借陈政高北京出差之际,记者在北京与之进行了对话。 《第一财经日报》:沈阳是老工业基地,从这两年来看,似乎你对沈阳的环境治理和森林城市的建设花费了过多的精力,会不会给人感觉有点避重就轻? 陈政高:沈阳人要反弹琵琶,从薄弱处入手。过去不协调,所以应该把它改过来。我有个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将取决于最短块。沈阳薄弱环节是缺水少地。薄弱环节不解决,沈阳的环境就永远创造不了;创造不了环境,沈阳永远无法振兴。 这5年,沈阳抓了这三件事:道路整修、绿化和污染治理,今后我们要抓新三件:水系工程、地铁和公共设施,这些事要一抓到底。抓这些事的经济效果如何,你查查这几年的沈阳发展数据就可以知道。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上半年,沈阳在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上搞得很火热,但好像您在4、5、6月却一直是忙于考察市内周边县区发展情况? 陈政高:靠目前城区这块,沈阳还当不了中心城市。要像广州、上海对珠三角、长三角那样发挥作用,沈阳本身不做大,县区不加速城市化,那是没有希望的。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束缚,沈阳乡经济一直比较贫困,城市化水平的巨大差距,又间接反映了沈阳落后于国内发达城市的原因之所在。同时,中心城区向县区的产业、生产要素转移,能否应运而生并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县区的城市化水平。如果县区的软、硬环境建设不能同步进行或先期具备,则会延缓城区产业扩张的步伐,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中心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不过,沈阳市的县域经济正因为薄弱,所以各种成本才低。对沈阳经济发展前景来看,县区恰是个最好的地方。 《第一财经日报》:沈阳自身和周边城市在产业特性上很类似,但给人感觉相互之间的产业链衔接上不太密切? 陈政高:政府主要是去创造环境,至于产业链能有多长,那完全是市场行为。只要环境做好了,自然会有人来延长产业链。如果总想着在这块地方应该生产汽车,那块地方给汽车配套,另外一块生产汽车的零部件,那么这就完全变成计划体制了。谁给谁配套、谁再给谁配套,这是个自然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