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七城:老工业基地迷失产业集群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07:29 第一财经日报 | |||||||||||
辽宁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韩东太3月份带队考察浙江、上海区域经济发展时深有感受:“我省虽然大城市多,但除沈阳、大连以外城市实力不强,区域市场发育不足,市际间经济联系不密切,未能形成整体合力。特别是对省情的认识不及南方省份透彻清晰,有关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规划制定已经落后5年以上。” 本报记者 孙荣飞 发自沈阳
辽宁中部7城市(沈阳、铁岭、抚顺、本溪、鞍山、辽阳和营口)有着足可炫耀的本钱。 到2004年,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58%,GDP接近全省的60%,并形成了以机械加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哈大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及哈大国道主通道纵贯横通,交通化密度远高于长三角地区。 “沈阳经济区拥有完整的重化工业体系和配套能力,这种适合新经济增长周期的产业群在全国其他地方并不多见。”最早提出辽宁中部区域合作的辽宁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冯贵盛对辽宁中部城市的优势赞不绝口。 但现实却是,沈阳与周边城市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分工合作缺失得让人吃惊。 城市间缺乏产业分工纽带 铁西区区委书记谷春立发现,在大沈阳经济区的7个城市中,沈阳、营口属于以生产制造业产品为主的城市,但原材料很少来自周边城市;鞍山、抚顺、本溪、铁岭都属于以原材料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但这些原材料工业城市和加工型工业之间的连接度比较小,城市间缺少产业分工与合作。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冯景昌坦承,尽管钢材原料主要来自鞍钢和本钢,但后续的相关系列产品目前都是由沈重自己生产,不像南方分工很细,有着稳固的合作链条。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世锦看来,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企业间条块分割,形式上看一个区域内集中着大批同行业企业,但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这种形态是一种“企业集中”,并未形成“产业集群”。 辽宁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韩东太3月份带队考察浙江、上海区域经济发展时深有感受:“我省虽然大城市多,但除沈阳、大连以外城市实力不强,区域市场发育不足,市际间经济联系不密切,未能形成整体合力。特别是对省情的认识不及南方省份透彻清晰,有关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规划制定已经落后5年以上。” 七城合作条件何时成熟? 4月7日,辽宁中部7城市市长在沈阳签订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19项内容。此后,原主管农业方面的沈阳市发改委副主任郭向达就多了一份活:负责统筹协调落实《合作协议》的各项工作。 这份工作使他在五六月份变得很忙。5月初,沈阳与抚顺、本溪、辽阳、铁岭5市组团齐赴浙江等地招商;5月末,在沈阳人才市场和沈阳科学宫两地,7城市首次联手招人才;到6月,以沈阳为中心,连接铁岭、抚顺、本溪、辽阳、辽中、新民的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这个项目在《合作协议》中列在第一位;6月30日,就浑河整治和两岸的开发,沈阳与抚顺举行座谈会并提出《沈抚两市共同发展规划汇报纲要》。 但这些并没能给人一种7城市已轰轰烈烈展开实质性合作的印象。 “5月份的两次城市合作,更多的是其他城市借助于沈阳已有的网络和平台优势,难度并不大。”沈阳市政策研究室主任彭林说。 对于6月份的公路建设开工,郭向文承认这早已列入省里规划,是省交通厅所推动。“至于和抚顺进行浑河两岸开发,这也早已经是纳入沈阳市规划。” 而对城市合作具有实质意义并且也写进合作协议的产业整合、金融服务和贸易流通,则至今未见声息。 作为沈阳经济区中心的沈阳市,在签协议两个月后保持了相当的谨慎。直到6月中旬,沈阳市政府才下发文件将《合作协议》的19项内容逐一划分到各部门。 “领导对合作能达到多大程度,心里没有底。”沈阳市政府一位处级干部向记者分析,“现在,各城市之间更多是在对接当中,目前是开个会议、统一统一思想。这比以前的一般性联系要进一步,但城市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事情还不确定。” 历史负担可能使城市脚步走偏 在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上的南湖五金市场里面,整齐地摆卖着高空作业平台、切割机电动工具。“这些都是从浙江、广东等地运过来销售的。”沈阳侨星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广玉说,“这些小型机械产品,沈阳企业不会去生产。” 冯景昌坦承,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结构偏重型化,“这是计划经济时确定的分工,现在转型还有些困难。” 在2004年,沈阳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6%。类似的是,鞍山和本溪则是以冶金工业为主的专业性工业城市,冶金工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41%和66%,抚顺是以石油化工、钢铁和煤炭开采业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石油化学工业产值比重为32%,钢铁工业产值比重为13%,辽阳是以化纤工业为主的专业性工业城市,化学工业的产值比重53%。 这种产业结构的“虚高”现象随着原有支柱产业衰退或结构急剧变动,上世纪90年代沈阳开始出现大量工人下岗,同时由于城市内产业结构单一,再就业渠道变得非常狭窄。 在重工业衰败的背景下,上世纪90年代末沈阳决定采取“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以图拯救。“结果是,与上海、广州不一样的是,沈阳没能很好地发展出信息咨询、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这些高附加值产业,而是发展了批零贸易、餐饮、运输这些传统行业。”辽宁省委党校副教育长孟翔飞说。 没有工业化推动的“退二进三”政策,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沈阳就业问题雪上加霜。 为求解困局,2000年上任沈阳市市长的陈政高放弃“退二进三”政策,并通过2003年环境年、2004年项目年、2005年工业年这“三部曲”图求做大第二产业。陈政高选择了不间断的招商引资,由此也获得了招商市长的称号。 这带来了扎实的回报:今年上半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达到40.8%,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尽管如此,“总体上,沈阳还是处于吸纳和集聚大于辐射阶段。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实现产业扩张和产业升级,无疑仍是沈阳面临的首要任务。”郭向达说。(本报记者李彬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