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品牌农业点石成金壮大之路漫长 品牌农业,盼望春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07:02 水母网

  水母网8月22日讯近年来,我市品牌农业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市农副产品有效注册

商标已达1100多件。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农业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日益凸现出来。

  品牌农业点石成金

  “自从俺镇‘凤泉’黄瓜品牌打出去后,俺坐在家里也有客户找上门了!这不,一大早威海的菜商便买走了一车,每斤比别处还贵两毛钱。”牟平区高陵镇瓦屋屯村菜农孙传华笑容满面地说。该镇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该镇黄瓜注册“凤泉”品牌后,年产量突破2000吨,仅此一项,农民收入就达320余万元。

  市农业局有关专家介绍,品牌农业是指通过相关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有注册商标,市场知名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业形式。我市自1994年实施农业名牌带动战略至今,已有170个农产品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定为名牌产品。而记者从市工商部门了解到,我市农副产品有效注册商标已达1125件,其中“龙大”蔬菜、“天誉”

苹果、“鲁花”花生油等名牌产品,还在日韩和美国等国家进行了注册。

  一旦拥有了品牌“身份”,原先不起眼的农产品便身价倍增。以莱阳梨为例,自申请注册证明商标后,其从原来的0.6元/斤涨到1.2元/斤。据了解,我国已经获得地理标志注册的农产品收购价普遍比未注册前上涨15%—20%。

  品牌壮大之路漫长

  虽然我市品牌农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占有额逐年攀升,但与外地相比,我市品牌农业的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困扰我市品牌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农业品牌不响。有关专家介绍,虽然我市一些农产品获得了省、市名牌产品称号,但真正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还极少。目前,我市虽然农副产品有效注册商标达1000多件,但中国驰名商标仅3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8件,仅占农副产品商标总数的2%。

  品牌意识不够强。目前仍有部分农民对农产品的认识停留在生产、收获阶段,品牌化经营意识不强。有的仍在信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经营思想,致使许多好产品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

  此外,还有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仅是“赶时髦”注册了一个商标,生产方式仍沿袭以往的散户经营,化肥、农药使用毫无标准可言。

  打造品牌竞争优势

  “当前,不少农产品存在着销售难的问题,但名牌产品却货畅其流,身价百倍。因此,抓住了品牌,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牛鼻子。”市农业局有关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他指出,要打造品牌农业,首先必须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力度,要严格遵循创建知名品牌的要求,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控制,同时要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严格监控农产品质量。

  同时推进品牌共享。农产品品种繁多的特点决定了农业品牌没有必要每种产品都要去注册一个商标,一家一户式的小规模生产也难以承担创建品牌的费用。在这方面外地有很好的经验,像江苏

连云港市针对近年来该市特色渔业品牌杂、竞争力弱的实际,加强了水产品品牌整合,把所有水产品系列全部纳入“三珍”品牌框架中,使产品身价倍增。因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实施品牌共享,统一标识、统一标准,可以加速形成农业名牌产业链。本报记者邹海东责任编辑:邱雁(来源:水母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